胃酸反流你不是因为胃酸过多,而是胃酸过少

很多肠易激患者都有胃酸反流的问题,今天就来讲讲这块内容。

本章要点:

1、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

2、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是什么?

3、胃食管反流病的危害

4、食管裂孔疝和幽门螺杆菌

5、胃酸反流可能由胃酸过少引起

6、胃酸分泌量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7、为什么抗酸药物有效果

8、胃酸的成分和作用

9、胃酸主要成分:盐酸的作用

10、为什么胃酸过少会引发胃食管反流病

11、食管下括约肌(LES)受损的其他原因

12、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降低胃内酸度

13、导致胃酸偏低的其他原因

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

胃食管反流病

胃和食管之间的阀门叫食管下括约肌(LES)。

在食物通过食道进入胃后,下食道括约肌的肌肉阀门会闭合,从而阻止食物或酸性物质上下移动。

当它不能正常关闭时,就会导致酸性物质从胃部逆流到食道,从而发生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是什么?

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见症状为胃灼热和/或反酸。

胃灼热是胸骨后有烧灼感觉,由于回流的胃内容物刺激食管正常内壁时发生,因为在心脏区域附近的胸部会感觉到灼烧感,所以很容易与心绞痛或胸痛混淆。

反酸是感觉胃液涌上胸部,可能到达嘴里。可能也与胃食管反流相关的不太常见的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胸痛、气喘、喉咙痛和咳嗽等。

胃食管反流病的危害

胃食管反流病造成的损害不仅向上延伸至敏感的食道内膜,还向下延伸至整个消化道,从而导致肠易激综合征和其他胃肠道疾病。

食管裂孔疝和幽门螺杆菌

当食管正常防御机制与胃酸和其他消化液及酶等攻击因子之间失去平衡时,就会发生胃食管反流病(GERD)。

通常,肌肉(下食道括约肌)弱化或存在裂孔疝(部分胃移入胸腔),会损伤胃和食管之间的屏障。

胃酸反流会在LES不适当放松时发生,从而允许酸性物质从胃部逆流到食道。

有意思的是,有研究表明,患有食管裂孔疝的多数人也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这会使胃部出现慢性低水平炎症,从而导致溃疡和相关症状。

胃酸反流可能由胃酸过少引起

如果你有胃酸反流,你的第一反应肯定就是胃酸过多引起了胃酸反流。这也是目前社会上的普遍认知。所以,大部分的医生在确认你有胃酸反流和胃食管反流病后,会开给你抗酸药物。

但这一错误的医学误解,抗酸药物可能会加重你的病情。因为,此疾病恰恰由胃酸过少引起。

换句话说,有些人胃酸反流和胃食管反流病的真正病因不是胃酸过多,而是胃酸过少。

胃酸分泌量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上图是胃酸分泌量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图。

纵轴是胃酸分泌量,横轴是年龄。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胃酸分泌是下降的。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6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中,有30%以上患有萎缩性胃炎,这种疾病的特点是很少甚至没有胃酸分泌。另一项研究发现,在80岁以上的女性中,有40%的女性根本不产生胃酸。

与此同时,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长。

总结概况来说,年龄越大,胃酸分泌越少,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越高。

如果胃食管反流病是因为胃酸过多而引起的,按照这一逻辑,越年轻患这病的概率应该越高才对。但真实情况却与之恰恰相反。

实际上,根据华盛顿州塔霍玛诊所的医学博士乔纳森·赖特(JonathanWright)的说法,胃灼热和GERD患者的胃酸含量经常被测为低而不是高。赖特在他的书《为什么胃酸对你有好处》中解释道:当我们仔细测试40岁以上患有胃灼热,消化不良的人士,有90%以上发现胃酸产生不足。

在赖特进行这些测试的25年中,他发现很少有人胃酸过多。胃酸过多仅在极少数情况下才能发现,例如卓-艾综合征,而胃食管反流病(GERD)几乎与胃酸过多无关。

为什么抗酸药物有效果

那么就会有人问:

“如果胃食管反流病是因为胃酸不足而引起的,那么为什么我吃医生开给我的抗酸药物会有效果?”

现在的西医治疗往往侧重于表面的单方面治疗。比如胃痛了,就认为是胃出了问题,马上吃胃药;哪里炎症了,就马上吃消炎药。很少去考虑究竟哪些病因引起了这些症状。

人体的食道粘膜很敏感,任何数量的胃酸,只要进入了食道,都会引起不适反应。

抗酸药又称胃酸中和药,是一类弱碱性化合物。我们学过化学的都知道,胃酸是酸性,抗酸药是碱性,酸碱中和,就能中和胃酸从而降低胃内容物酸度。

那么,即使出现了胃酸反流,被中和过的胃酸,反流到食道,因为酸度已经降低了,对食道粘膜的刺激也会大大减弱。这也是为什么抗酸药物会有效果的原因。

但你们有没有发现,这是治标不治本,真正引起胃酸反流的病根并有没有被解决。一旦停用抗酸药物,你的症状依旧会卷土重来。

更糟糕的是,本来你就胃酸分泌不足,再加上长时间使用抗酸药物只会让胃酸更少,从而加重病情。

胃酸的成分和作用

胃酸在消化和我们的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分解食物,还可以杀死有害的病原体并阻止其进入人体其他系统。在

我们经常称其为“胃酸”的胃液是酸性的,由整个上消化道的许多成分组成,包括:

盐酸(HCL)-由胃壁细胞分泌。

淀粉酶-正常健康人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将粮谷类食品中的淀粉变成麦芽糖,随后进入胃中。

胃蛋白酶-胃中产生的消化酶用于分解蛋白质。胃蛋白酶在低pH(酸性环境)中被激活。

胃脂肪酶-在胃中产生,有助于分解脂肪。

内在因素-帮助你的身体吸收维生素B12。

胃酸主要成分:盐酸的作用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HCL),可以将食物腐蚀,然后被人体消化吸收。

HCL的pH范围为0.5到3.0。pH值范围从极酸性(0)到极碱性(14)。水的pH值为7,小苏打为8-9,氨为11-12。

HCL的作用是杀死所吃食物中的细菌和其他害虫。低于pH3的水平可杀菌,可杀死大肠杆菌和幽门螺杆菌等。

HCL还会刺激LES(食管下括约肌)的闭合。

HCL激活酶胃蛋白酶的释放。当胃蛋白酶释放到胃中时,它会作用于蛋白质,将其分解成较小的氨基酸和肽形式。这些过程有助于消化整个胃肠道中现已分解的蛋白质分子。

HCL触发舌脂肪酶(在口腔中)和胃脂肪酶(在胃中)的释放。

HCL还具有将矿物质转化为可吸收的营养素以供人体使用的能力。低的HCL分泌会降低营养重要矿物质(如铁,锌和钙)的生物利用度,导致人体无法吸收和使用这些矿物质,并且它们与其他废物一起排出体外。

为什么胃酸过少会引发胃食管反流病

我们先回顾下文章最开始的内容:

“在食物通过食道进入胃后,下食道括约肌的肌肉阀门会闭合,从而阻止食物或酸性物质上下移动。

当它不能正常关闭时,就会导致酸性物质从胃部逆流到食道,从而发生胃食管反流。”

国外有项研究表明,高胃酸度(低或更高的酸性pH)会在食管下括约肌(LES)上产生压力,压力会使食管下括约肌关闭,LES就像肌肉一样,如果没有足够的胃酸来维持,随着时间的流逝,LES就会变得松弛,无法防止酸进入食道,抗回流屏障的作用也将失去。

我们之前说了,胃酸有两个很重要的作用:消化食物和杀死随食物入胃的细菌。

如果胃酸不足,就会导致食物(碳水化合物)无法被很好消化,吸收不良的碳水化合物就会滋养细菌;

胃的正常PH值低于等于为3,这使得大部分细菌无法存活过15分钟。当胃酸不足时,胃的pH值大于5时,一些本该被胃酸杀死的细菌就会生长。

没有消化完全的碳水化合物在胃里发酵会产生气体(胃胀气),过多生长的细菌同样会产生气体(比如产氢菌为主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会产生大量的氢气,产甲烷菌会产生大量甲烷),都会引起胀气,大量的气体会增加腹内压,从而迫使下食道括约肌的肌肉阀门被打开,大量的胃酸以及胃内容物被挤压到食道,从而引起胃食管反流。

食管下括约肌(LES)受损的其他原因

药物:某些处方药由于会对LES的功能产生影响。

硬皮病(全身性硬化症):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病,身体会攻击结缔组织并导致皮肤/组织变厚和变硬,可能导致则LES功能受损。

怀孕:在怀孕期间使肌肉松弛的激素也会使LES松弛。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降低胃内酸度

很多有胃食管反流病的人都有幽门螺旋杆菌问题。

这是偶然吗?不是!

因为胃酸的原因,一般细菌很难存活。而幽门螺旋杆菌会产生大量的尿素酶,尿素酶能水解尿素产生氨和氨基甲酸,氨基甲酸随后又自然降解成另一分子氨和碳酸(NH2COOH+H2O→NH3+H2CO3),释放碳酸和2分子的氨,氨的电离常数(pKa)值为9.1,是强有力的中和物质(2NH3+2H2O?2NH4++2OH-),中和周围的胃酸,升高胃内pH值。

简单来说,幽门螺旋杆菌为了保护自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氨,自带碱性保护罩,即使胃酸再强,也杀不死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幽门螺旋杆菌相当于抗酸药,变相地抑制了胃酸的分泌。

你发现没有,这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你因为胃酸不足,引发了胃食管反流病,医生给你吃抗酸药,进一步降低了胃内酸度。这样的你更容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胃酸不足本身就容易滋养细菌),无法被胃酸充分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会发酵产生氢气,氢气是幽门螺杆菌的食物,能滋养更多的幽门螺旋杆菌,更多的幽门螺杆菌产生碱性氨,更进一步降低胃酸浓度,不足的胃酸从而反过来加重了胃食管反流病。

导致胃酸偏低的其他原因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胃酸分泌减少。这就是为什么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通常与老年人口相关的疾病的原因。

压力-慢性压力,包括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心理压力或长期免疫系统攻击,都会影响胃酸的产生。

维生素或矿物质缺乏症-锌和维生素B6被认为是生产盐酸(HCl)所必需的,任何一种缺乏症都可能导致胃酸偏低。

质子泵抑制药(目前临床常见的本类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艾司奥美拉唑等)和抗酸药的胡乱使用-这些药物是专门为减少胃酸的量和酸度而设计的。

胃肠道手术-诸如胃搭桥手术等手术程序可以减少胃酸的产生。

来源:胖先生的肠易激

免责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健康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别忘了动动手指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您的朋友圈!也可以在文末点一点“在看”,和更多朋友分享你的观点哟~

欢迎向我们投稿或推荐优秀文章,将优秀文章与更多的同行分享、交流。

联系张先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akc.com/wszz/109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