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盐酱醋茶、看似平凡的生活却蕴含着健康大智慧,
前面我们在讲柴米油盐,先解决温饱、然后吃点有滋有味,但是油水多了不好消化,怎么办?今天就接着讲酱。
酱是指中国人善于利用外界微生物发酵食品、帮助人的消化、确切说是帮助化。
消和化有什么区别?消一个物理过程、把大块的东西一点一点磨碎;化是把食物转变成人体精气。
有些人会说我消化不好,我就问了:你到底是消不好还是化不了?
消不好的人吃饭一般都是狼吞虎咽,消的过程是食物磨碎、细嚼慢咽。平常我们会说面条不好消化、我们在吃面条是出溜进去了,没嚼。
胃是一个研磨器官,它里面分泌胃酸,把食物研磨细后变成乳糜状然后收到小肠去化。
化是产生质的变化,把吃进去的东西为你所需。很多人把化理解成吸收。
消和化是六腑的工作,吸收是脾脏的工作。这个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自身分泌酶。如果你吃进去的东西太过营养化不了怎么办?(像有些吃消炎药、抗菌素吃多的人,他的化能力变差,变成吃什么拉什)。消化酶是我们自己体内的元精所化,如果想节省这些消化酶,善于利用外界的微生物,把这些所谓高营养食品发酵以后,被发酵食品变得容易消化,容易被人吸收。还能帮助在肠道建立一种有益的菌群叫肠道益生菌。
现代人先用抗生素把自己身上的所有有益无益的菌全干掉,然后又去喝什么双歧杆菌,去培养有益菌。
中国人早就发现了吃一些发酵的食品,本身是对肠道的有益菌的一个维护。而且这些有益菌在人的肠道里化解一些食物,产生一种精。这是一个化腐朽为神奇一个过程。如果体内大肠小肠全排干净了就伤精了。这就是现代人的一个误区。误区的原因是对人的生理结构没有正确的认识。
所以浊和精之间有一个神奇的转换,这就是我们吃酱的一个主要原因。
真正的厨师调味调酱香和咸味用的是大酱。你试试,用黄酱炒与酱油炒的菜味道不一样。
现在中医开方还用豆豉。豆豉是什么?就是发酵以后的豆子有香味有盐。东北还保留着自己发酵做大酱的传统,吃蘸酱菜,辣椒葱白蘸着酱一起吃。这个风俗从东北传到了韩国,韩国有酱汤,再传到日本、日本叫味噌汤。
最早老百姓用豆子调鲜味,比如吃素的人不能用高汤,就把那黄豆发芽、微微出芽后把皮去掉、开水一焯、煮一锅汤多鲜。还有一种日本的纳豆也是中国传过去的饮食文化传统,在餐饮中加点有益发酵的东西吃,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细菌并不都是我们的敌人善于利用外界微生物变成我们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