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高温,还有前些天的“高温热浪天气”,可能已经让许多忙碌的北方亲们,都感觉到今年夏天热度!
这几天“闷热模式”正在持续进行中。明天我们将正式进入“初伏”。今年的三伏天时间分别是:头伏7月15~24日+中伏7月25~8月13日长达20天+末伏8月14~23日共计40天,这就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
“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
所谓“伏”表示的就是:“伏邪”。即:“六邪”中的暑邪。“六邪是:风、寒、暑、湿、燥、火。“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也指天气太热,宜伏不宜动之意。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入伏”后空气湿度增大,造成三伏天湿度高原因是,三伏天吹东南风,而东南方是海洋,空气潮湿,海风的潮湿造成了三伏天湿度大。三伏天”高温、高湿”是我国南北方大部地区的气候特点。北方内陆地区距海洋远,其气候特点是“高温、干燥”。
可能许多亲们还要问:伏天天气闷热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很简单: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可能还有亲们会问:既然已有24节气,夏季有:小暑、大暑、处暑就够用了,为什么还是用“三伏”,这不是重复了吗?一会用24节气,一会用“三伏”,让人感觉特别乱?
其实,亲们说得有道理: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间(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三伏”与“三暑”(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大暑、处暑)均代表高温极端天气,时间轴和温度轴上的曲线表现基本一致!所以有谚语:暑天来,伏天到;伏天消,暑将尽。古人之所以将一年中的极热天称“暑”,同时又找出了一个“伏”与之搭伴,除了文化含义外,其最重要目的就是:出于养生的考虑!
三伏的养生要注意:夏季暑湿,适宜清补,还要防止中暑:
1、在烹调方面,凉拌、清炒是夏季最佳吃法,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蔬菜的营养;再辅以适量的醋、酱、葱、姜、蒜和芥末,可促进食欲和消化外,还抑菌、降脂、调血压。
西瓜、苦瓜、冬瓜、黄瓜、丝瓜、番茄等瓜茄类果蔬有利尿补水的作用,是首选祛暑食物。此外,入伏饮食还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
2、夏天大量流汗会引起盐分大量流失,使血液中形成胃酸所必需的氯离子储备量减少,从而影响胃液中盐酸的生成,不利于铁和钙的吸收,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
补水汤茶饮料是个不错选择。汤类含有大量的水分和钠、钾、镁等有机盐,而茶水可生津提神,减轻疲劳。不过,这些汤茶热着喝才最能起到解暑的功效,因为温热的茶饮能通过舒张汗腺将体表温度降低1~2℃,消暑效果远优于冷茶。
3、三伏天里,许多人都会出现:感冒、发烧、头疼、胃肠不适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一些老人还诱发了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这个时候尤其要做好防暑降温,外出应随身携带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药物,以防应急之用。
(1)尽量不要进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进行的剧烈活动,建议可选择游泳、早晚慢跑等体育活动。
(2)多喝白开水,且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饮。应少喝果汁、汽水等饮料,其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
(3)不宜过量饮酒,大量饮白酒,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4)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5)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6)忌受热后“快速冷却”。不宜电扇直吹+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7)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8)不宜佩戴金属首饰。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
(9)出门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
(10)生活起居要规律,不经常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
三伏天的美食: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喝羊汤+吃鸡+食汤饼+吃馄饨+荷叶粥等等!
1、头伏吃饺子:"伏"与"福";饺子不仅营养丰富;还寓意着:团圆+元宝+吉祥+美满!因此头伏吃饺子的寓意自然就是:元宝藏福、吉祥如意!
2、二伏吃面:伏天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能量的需求增多。而入伏后,正是麦子丰收的季节,用新小麦做成的面食富含糖类、B族维生素、多种矿物质等,可以为人体提供充足的热量。同时,吃热汤面还可以促进身体发汗,将体内的湿热排出,避免中暑;更易消化吸收;尤其是各地面条的多种特色做法繁多,还可增进人的食欲!再有就是面条寓意着:健康与长寿、长长久久、幸福常在!
3、三伏烙饼摊鸡蛋:到了三伏,人体消耗较大,?需要适当多补充营养。?烙饼摊鸡蛋含有油脂和高蛋白的鸡蛋,?非常适合这个时候食用,?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而且,烙饼和摊鸡蛋都是圆形的,?寓意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寄托了人们对家庭和谐、?生活美满的祝福。
4、伏天喝羊汤:“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指的就是在三伏天吃羊肉和喝羊肉汤的习俗,?认为这样可以排汗排毒,?祛除湿气和冬春之毒。?
5、三伏吃鸡:南方夏季气候炎热湿润,古人认为公鸡有祛湿的作用,这便形成了民间习俗在盛夏中逢伏必吃鸡的习惯。
6、食汤饼+吃馄饨:在荆楚地区,?有六月伏日食汤饼(?炒面)?和头伏吃馄饨的习俗。?而馄饨则与“混沌”谐音,?象征着智慧和聪明。?
7、荷叶粥:?是三伏天里人们特别喜欢爱吃的解暑食品。
#图文动态同步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