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604561.html1、硫酸铝凝胶(商品名:洁维乐)——中和胃酸只是权宜之计平时值班的时候,如果病房里的小孩有呕吐的表现,最多的时候让他们吃的药都是“硫酸铝凝胶”,本药可伴温水或牛奶冲服,它的作用是中和胃酸,我会对家长说这种药可以保护孩子的胃黏膜、食道粘膜免于过多的胃酸的灼伤。当然了,我自己没吃过这种药,没有感受过它的作用,在病房里,有的时候它的角色更像是一种“安慰剂”,以安抚呕吐孩子的家长的情绪。药物的适应症及药理作用都来自于用药助手APP。在查药物应用剂量的时候,这个APP真的很方便,但是我发现这上面的每种药物的相关介绍其实都远没有药品说明书详细,以至于我真的很想把常用药都自己买一遍,然后如饥似渴的读一读它们的原装说明书。[适应症]:本品能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反酸等症状,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及反流性食管炎等酸相关性疾病的抗酸治疗。[药理作用]:抗酸药,能中和缓冲胃酸,使胃内pH值升高,从而缓解胃酸过多的症状,与氢氧化铝相比,本品中和胃酸的能力较弱而缓慢,但本品不引起体内磷酸盐的丢失,不影响磷、钙平衡。凝胶剂的磷酸铝能形成胶体保护性薄膜,能隔离并保护损伤组织。“但是中和胃酸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对于常有胃酸倒流的人来说),绝不是长久之计,因为胃酸之所以酸是由它的原因的,比如它能杀菌、摧毁过敏源、帮助消化蛋白质等。另外,有些中和胃酸的药里含有铝,这个元素对我们的身体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所以千万不要摄入过多,一定要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规定服用。”——《肠子的小心思》2、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可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质子泵抑制剂可以直接作用于胃壁细胞,抑制胃酸的分泌。有的时候对于呕吐数次不缓解的小孩,我们会给他静点1次“兰索拉唑”,然后祈祷他可不要再吐了。[我查到的寒碜的药理作用]:奥美拉唑是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是包含两种活性对映体的消旋体。奥美拉唑通过对壁细胞质子泵的特异性作用降低胃酸的分泌。奥美拉唑对胃酸分泌的作用是可逆的。奥美拉唑是一种弱碱性物质,在壁细胞内的酸性环境中浓集并转化为活性物质,抑制H+,K+—ATP酶。奥美拉唑的抑制作用呈剂量相关性,并抑制基础胃酸分泌和刺激性胃酸分泌,但与刺激类型无关。3、5-HT3受体拮抗剂(如托烷司琼)对于患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需要化疗的孩子,经常会接受静点托烷司琼止吐。[药理作用]:本药为外周神经元和中枢神经系统内5-羟色胺3(5-HT3)受体的高效、高选择性拮抗药。抗癌药物或放疗可激发小肠黏膜的嗜铬细胞释放5-羟色胺(5-HT),诱导呕吐反射,引起恶心和呕吐。本药能选择性抑制这一反射中外周神经元突触前5-HT3受体的兴奋,并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5-HT3受体传递的迷走神经传入后区有直接影响。这种双重作用阻断了呕吐反射过程中神经介质的化学传递,从而对化疗及放疗引起的呕吐有治疗作用。临床研究表明,在2~3个癌症化疗周期中连续使用本药,其疗效也不会降低。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5-羟色胺(5-HT)?一种神经递质吗?5-羟色胺最早是从血清中发现的,又名血清素,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特别在大脑皮层质及神经突触内含量很高,它也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百度百科血清素可以令人感觉到幸福吗?什么又是神经递质呢?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如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根据神经递质的化学组成特点,主要有胆碱类(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单胺类(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氨基酸类(兴奋性递质如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抑制性递质如γ氨基丁酸、甘氨酸和牛磺酸)和神经肽类等。在神经元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当一个神经元受到来自环境或其他神经元的信号刺激时,储存在突触前囊泡内的递质可向突触间隙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将递质信号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神经递质主要以旁分泌方式传递信号,因此速度快、准确性高。递质信号的终止可依赖于突触间隙或后膜上相应的水解酶分解破坏,或者被突触前膜特异性递质转运体重摄取。——百度百科4、维生素B6临床上止吐还会应用维生素B6。维生素B6(VitaminB6)又称吡哆素,其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在体内以磷酸酯的形式存在,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适应症]:适用于维生素B6缺乏的预防和治疗,防治异烟肼中毒;也可用于妊娠、放射病及抗癌药所致的呕吐,脂溢性皮炎等。[药理作用]:本品为维生素类药。维生素B6在红细胞内转化为磷酸吡哆醛,作为辅酶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的各种代谢功能起作用,同时还参与色氨酸转化成烟酸或5-羟色胺。Emmm......对于维生素为什么能止吐说得很不明白。一直以来,一想到呕吐,我就会想到这4类药,但是背后的机制我完全没懂。此处有时间的时候我要再查一查,大家如果知道也希望能够告诉我。另外,我之前读《医学的温度》时读到,“现在的研究是基于还原论策略,孤立地研究疾病基因、蛋白质细胞等,若是将结果应用于人体,在整体环境里,结果就不完全是那么回事了。”还有“基于还原论方法所研制出来的化学药物,其副作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