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冻”模式,
这几类疾病易“逆袭”!
Part
1
易发疾病
受强冷空气影响,北方大部地区20日起遭遇入冬以来的首场大范围降雪。冷空气继续步步逼近,寒潮汹涌来袭,以下几类疾病最易发作。
易
发
1
心血管疾病
每到低温时节,医院里心肌梗塞的患者就会增多。受冷空气刺激,心血管病人的冠状动脉容易收缩、痉挛,同时寒冷会增加心脏工作负荷,发生供血不足,出现栓塞。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本就存在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的问题,气温降低时原本狭窄的血管会变得更加狭窄。
温馨提示:
对于心血管病人和老年人,在这样的寒冷天气里,除了必要的保暖外,大风天尽量不要出门,若非出去不可,最好在早上10点以后,晚饭后也不要在外逗留太久,外出时最好能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药物。
易
发
2
脑血管疾病
寒冷不仅会让心血管负担增加,脑血管负担也会增加。寒冷容易促使脑血管收缩,使得血压升高,脑出血、脑血管爆裂都易出现。以前发生过中风的病人,以及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硬化、冠心病的病人更要小心中风发作。
温馨提示:
一旦发现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眩晕伴呕吐等症状时,必须高度警惕,医院进行检查。中风急救分秒必争做到三早:早识别、早求救、早溶栓。
易
发
3
呼吸道疾病
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如果不及时增添衣物或者像老人、孩子这些免疫力地的人很容易感冒。冷空气刺激后气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损,继而气道反应性增高,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因此,气温骤降时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容易病情反复或加重。每个人对这些刺激的影响不一样,有家族史、体质敏感的人会严重一些。
温馨提示:
体质弱的人寒冷天气最好减少出门,出门时可以戴口罩,增加衣服,重视头部、胸背和足部保暖以免着凉。
易
发
4
胃病
天气转凉的时候就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因为低温的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胃肠道疾病。
温馨提示:
本身有胃病的人到了这个季节要特别注意保暖,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腹部受凉。在饮食上也要注意暖胃养胃,多喝些热水,少吃冷食,按时吃饭。
易
发
5
骨伤
冷空气会造成骨伤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受雨雪天气影响,路面容易结冰,也容易致人摔倒;二是冷空气容易刺激人的关节部位,尤其是敏感的膝关节。
温馨提示:
人们在外出时,最好挑选鞋底纹路深、并且不硬的鞋子出行,增加摩擦力,谨防滑倒。如果出现滑倒,也不要下意识地用手撑地,臀部着地通常损害会更小。
同时,为了保护敏感的膝关节,秋裤必不可少,女生应尽量少穿高跟鞋,减少膝盖压力,一些骑车的上班族、或膝关节已经有所损害的人,建议佩戴护膝。
易
发
6
抑郁症
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万物逐渐萧条,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产生伤感的忧郁心情。
温馨提示:
建议大家多晒晒太阳,保持规律的作息和体育锻炼的习惯,运动时产生的内啡肽有助于人们振奋精神、缓解抑郁;原先就患有抑郁症等疾病的患者也要在这段时间里密切观察自己的精神状况,与医生及时沟通。
Part
2
保健有招
出门戴口罩,保暖又防病
口鼻是呼吸道的门户,其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可以抵抗细菌病毒的入侵,避免感冒、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建议出门时最好戴上纱布口罩,还应注意每天换。出门戴口罩。另外提醒:在保证身体不冷的前提下,不宜捂得过严,捂出汗反而会降低免疫力。
保护皮肤,避免肌肤受伤
大风会加速皮肤水分的流失,时间一长,容易变得粗糙脱屑,甚至引发皲裂、瘙痒症等。建议洗脸水温控制在20—37摄氏度,选用保湿效果较好的护肤品。多喝热水。每天的饮水量因不同人而定,但每天补充一定量的水分以及正确的饮水方法,都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健功效。
带上护膝,保护关节
部分正常人在大风天气下也可能会感到关节疼痛,所以做好保暖非常重要。骑车出行的人,不妨戴上护膝、护腕,保护关节。
每天开窗两次,通风换气
室内外温差过大也会导致疾病高发。有暖气的房间常常紧闭门窗,不利于室内外空气的交换。建议视外面空气情况,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