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一定要预防的重要疾病猪丹毒

猪丹毒病又称“打火印”,是由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主要感染3月龄以上的猪,最易侵害母猪和架子猪。发病初期多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随后转为慢性型,患猪多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猪丹毒病多呈散发或者地方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炎热多雨季节及气候温和的季节(5~9月)多发。

主要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

急性型:比较常见,以突然爆发、急性经过和高死亡为特征。病猪精神不振、高烧不退;不食、呕吐;先便秘后腹泻;结膜充血;耳、颈、背皮肤潮红、发紫。有关节炎,病猪不愿意走动,四肢僵硬、跛行,四肢轮流站立。病程一般2-4天,致死率达80%-90%。

哺乳仔猪和刚断乳的小猪发生猪丹毒时,一般突然发病,表现神经症状,抽搐,倒地而死,病程多不超过一天。

亚急性型(疹块型):病较轻,头一两天在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圆形、四边形,有热感的疹块,俗称“打火印”,指压退色。病猪口渴、便秘、呕吐、体温高。疹块发生后,体温开始下降,病势减轻,病猪自行康复。也有不少病猪在发病过程中,症状恶化而转变为败血型而死。病程约1-2周。

慢性型: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变而来。也有原发性,常见的有慢性关节炎、慢性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等几种。

慢性关节炎型:主要表现为四肢关节(腕、跗关节较膝、髋关节最为常见)的炎性肿胀,病腿僵硬、疼痛。以后急性症状消失,而以关节变形为主,呈现一肢或两肢的跛行或卧地不起。病猪食欲正常,但生长缓慢,体质虚弱,消瘦。病程数周或数月。

慢性心内膜炎型:主要表现消瘦,贫血,全身衰弱,喜卧,厌走动,强使行走,则举止缓慢,全身摇晃,呼吸急促。此种病猪不能治愈,通常由于心脏麻痹突然倒地死亡。

皮肤坏死型:常发生于背、肩、耳、蹄和尾等部。局部皮肤肿胀、隆起、坏死、色黑、干硬、似皮革。逐渐与其下层新生组织分离,犹如一层甲壳。约经2~3个月坏死皮肤脱落,遗留一片无毛、色淡的疤痕而愈。如有继发感染,则病情复杂,病程延长。

猪丹毒的治疗:猪丹毒其实并不可怕,一旦发现病情,快速防治,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治愈率较高。

1、将个别发病只猪隔离,同群猪拌料用药。在发病后24小时-36小时内治疗,疗效理想。首选药物为青霉素类(阿莫西林)药物。可注射头孢类(头孢噻呋钠)药物。

2、与发病猪只同群的猪只应同时给药。对该细菌应一次性给予足够药量,以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发病猪只隔离,药量和疗程一定要足够,不宜停药过早,以防复发或转为慢性。加强护理,治疗得当一般耐过猪只可自行康复。

预防措施

1、免疫接种是防制本病最有效的方法。对于种公猪和母猪每年春秋二季定期进行疫苗注射。商品猪8周龄免疫,防母源抗体干扰,一般8周以前仔猪不做免疫接种。

2、疫病流行期间,可预防性投药。

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栏舍清洁卫生和通风干燥,避免高温高湿,加强定期消毒。

猪丹毒对消毒药抵抗力弱,一般消毒药如2%福尔马林、1%漂白粉、1%氢氧化钠、5%石灰乳都能很快将其杀死。但猪丹毒耐酸性强,能抵抗胃酸的作用,对石炭酸的抵抗力较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akc.com/wsyy/10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