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接触性细菌性传染病,又称为猪多发性浆膜炎与关节炎、格氏病、猪纤维蛋白性浆膜炎。该病目前呈世界性分布,已成为影响养猪业的典型的细菌性传染病,在养猪业发达国家均有此病的流行和发生。近年来,我国的数个省、地区都有本病发生和流行的报道,成为一些病毒性疾病(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继发病,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附猪嗜血杆菌病1.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主要为2周龄至4月龄的青年猪,尤其是哺乳仔猪、断奶后10天左右的猪更易发生,病死率可达50%。病猪和带菌猪为主要传染源,无症状的带菌猪是最危险的传染源,本菌常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构成其正常菌群。本病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消化道传播。
本病一般呈散发,也可呈地方流行性。饲养管理不善、空气污浊、拥挤、饲养密度过大、长途运输、天气骤冷等应激因素都可引起本病的暴发,并使病情加重,因此,应激因素常是本病发生的诱因。本病发生和流行的严重程度以及造成的经济损失与猪群中猪肺炎支原体、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流感病毒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等病原体的存在有密切关系。
2.临床症状
本病多继发于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猪流感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猪肺支原体、猪圆环病毒2型等病原体感染,或与这些病原体混合感染。人工接种试验的潜伏期为2~5天,一般几天内发病。临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食欲不振或厌食,眼睑水肿,鼻孔周围附有脓性分泌物。反应迟钝,咳嗽,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关节肿胀,跛行,斜卧。可视黏膜发绀,虚弱,继而因窒息和心衰死亡。急性感染后的母猪可发生流产。
3.预防措施
3.1严格消毒
彻底清理猪舍卫生,用2%氢氧化钠水溶液喷洒猪圈地面和墙壁,2h后用清水冲净,再用科星复合碘喷雾消毒,连续喷雾消毒4~5d。
3.2加强饲养管理
对全群猪用电解质加维生素C粉饮水5~7d,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
3.3免疫
消除诱因,加强饲养管理与环境消毒,减少各种应激,在疾病流行期间有条件的猪场仔猪断奶时可暂不混群,对混群的一定要严格把关,把病猪集中隔离在同一猪舍,对断奶后保育猪“分级饲养”,这样也可减少PRRS、PCV-2在猪群中的传播。注意保温和温差的变化;在猪群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前后可在饮水中加一些抗应激的药物如维生素C等。
4.治疗方案
主要成份:林可霉素可溶性粉、头孢洛林酯(第五代)、泰妙菌素、强化剂(副猪专用)、溶菌酶等。
产品特点:
1、对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症状有特效。
2、第五代头孢洛林酯为第五代头孢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发挥作用可提高疗效十倍,并对氨苄西林、头孢菌素耐药的产酶耐药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泌尿道、肠道、败血症等敏感。
3、组方完美。超光谱抗菌,杀菌作用强,穿透细胞壁的能力强。
4、对胃酸相对稳定,较易吸收,胃肠道吸收率可达90%以上。
5、完全克服因内酰胺酶产生的细菌耐药性。
产品功效:
母猪:
1、进行性消瘦、被毛粗乱、皮肤苍白;
2、不发情或发情不正常、屡配不孕;
3、子宫炎、乳房炎、产后无乳或少乳,产死胎或木乃伊胎;
4、产后不食或哺乳仔猪顽固性腹泻、脱水、消瘦死亡、仔猪腹下乳头基部发绀;
5、眼角有泪痕或分泌物增多脸颊不干净,关节肿大、腿拐或站立不起。
仔猪、育肥猪:
1、发热、咳嗽、气喘、多以腹式呼吸为主;
2、皮肤发紫、皮下水肿、四肢无力、关节肿大、腿拐;
3、皮肤苍白、消瘦、被毛粗乱、时有粪干或腹泻出现;
4、临床上发生该病时多以混合感染出现,常见的混合感染病原有:圆环病毒、蓝耳病毒、附红细胞体、链球菌等。
专家建议:副朱净+蓝温圆独克,拌料连用5-7天,可有效防控副猪嗜血杆菌病。
治疗白癜风哪家比较好什么偏方能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