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家门口看花〗系列第32期
紫薇是夏花,在它“独占芳菲当夏景”的时节,曾顶了暑气,去给它光溜溜的枝干挠痒痒;正脸侧颜,六长多短的异型雄蕊,缤纷的花色,悉数分拨儿收入了镜头。△紫薇的异型花蕊很有趣长长短短的雄蕊分工不同:中间的一撮儿小个子顶着黄色花药是“给食型雄蕊”——花粉发育不完全主要是给传粉邮递员提供酬劳;边上6枚长雄蕊叫“传粉型雄蕊”花粉功能完善,专门用来完成繁殖大业△一般花花的雌蕊都是在中间,紫薇的偏淘气地跑到一边
还曾找了个午休时间,专程去北四环外的紫薇公园拍那些不知年岁的古树。可能是古树的“仙气”太足,手机还没对好焦就自动关机,长唤不起,只好作罢。资料上说,湖南邵阳是我国“野生紫薇分布最古老的区域”,那里有不少珍稀古紫薇树。在人家打造成“中国紫薇之都”之前,期待有机会去一赏野生紫薇的气质,拍几张古树之姿。△紫薇公园的地标:带爪的花瓣,跟长雄蕊近乎等长的雌蕊,都很细致这位在紫薇公园只能算“青壮年”。表皮脱落的部分,跟白皮松、悬铃木有几分相像也曾在某个夏夜,考据了一番“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试图穿越千年,去体味身为紫微省中书侍郎(又叫紫微郎)的白居易,枯坐宫里的寂寞。△花后期,花蕊蜷缩起来,开倦了的模样可是一直耗完“紫薇长放半年花”的花期,我的紫薇文也没找到写的动力。给自己的理由是,紫薇那热烈的劲儿,只会让溽热的天气更显难捱;整个夏秋时节,满眼都是它,看都看厌了,谁还想读它。△花瓣带长爪,镶嵌在花瓣状萼筒的凹处△时常在想,紫薇花瓣的褶皱造型,是为了应和炎热的天气吗?晒抽抽了~春节前,去杭州小游,坐公交车不知是经过哪里,枝干独特的紫薇树陪伴了好长一段路途。随手一查,原来杭州有米长的“紫薇大道”。只不过我去的季节不对,无缘欣赏沿江绿道“风吹树摇,花潮涌动”的亮丽风景。去浙大玉泉校区时,进的是个小门。入口左手边是数学楼,楼前绿化带里一棵紫薇被修剪得像个大扫帚。△浙大数学楼前的紫薇,修剪得是不是像下图中那位男士拿的扫帚~↓△壹目读书群的一位书友分享绘本《赶牛车的人》,看到这张图中的扫帚,我就想到了被修剪齐整的紫薇植株看着它光溜溜的枝干,我突然在想,如果这个时候写写紫薇,大家会因想到它是夏花而感受到一点温暖呢,还是脑补了它浑身无遮蔽,不由得裹紧衣服,又增一分寒意?这个无聊的问题,逗乐了我自己。于是,又去查紫薇的资料。看了《林奈传》以后,我对植物的拉丁学名很感兴趣,倒不是关心它的读音和写法,而是想了解名字背后的故事。我们知道,现在通用的植物拉丁学名是属名+种加词的双名。植物命名的“双名法”虽是古已有之,不过祖师爷林奈花了大力气“规范了科学命名的双名法体系”,是首个审慎地将双名法一致地应用于植物和动物的人。他共计为大约种动物和种植物创造了国际通用的拉丁文或拉丁文形式的名字……这些庞大的数字固然令人惊叹,更令人着迷的是为这些动植物命名的依据。传记里说,林奈习惯于将他所命名的植物的某些特性,同这种植物所纪念的人物的某些品质联系在一起。林奈在他的《植物命名规则》一书中写道,人们通常认为,源自某个植物学家名字的植物名称并不代表二者之间有何联系;但对文字的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不难发现与植物名字相关联的内容……林奈举了一些例子,比如“鸭跖草属(Commelina)的花朵拥有三片花瓣,两片艳丽,第三片则并不出众;这个属名源自三个叫科麦林的人,前两位是名副其实的植物学家,但第三个科麦林在植物学领域尚未有所建树便已去世”。这种解释和对应关系,不仅让人对鸭跖草的特征记忆深刻,也觉得那看似毫无根据的属名有了合理性与温度。紫薇的拉丁学名是Lagerstroemiaindica。其中,种加词indica是个误会,林奈误将起源于我国南部和西部的紫薇,认为是起源于印度。属名“Lagerstroemia”又是怎样的缘由呢?很多资料说,这个属名是林奈为了纪念他的朋友MagnusvonLagerstroem的。关于Lagerstroem的身份,有说是瑞典商人(如兰大教授编纂的《萃英草木》),也有说是瑞典植物学家的(比如NaturePlants一篇题为AChineserenaissance的文章中提到:CarlLinnaeusobtainedacopyfromtheSwedishbotanistMagnusvonLagerstroem…),不过,这两个身份其实也不矛盾,没准儿兼而有之吧。这个朋友有什么独特之处,让林奈将一个下辖55个种的紫薇属“分配”给了他呢?这要从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中草药巨著《本草纲目》说起。△图片来自:sohu提到这本中医药典籍,大家应该都会脱口而出李时珍的大名。李时珍是明代的医药学家,在当时不算特别出名,但他坐得住冷板凳,花了30年编著了这本多万字的大部头。这部在他去世三年后才付梓的《本草纲目》,记载有药物种,分为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每个部下面分类,总计有60类。后来的学者认为,李时珍开创了一套新颖的科学分类方法——根据草药的形态、生态和功能特征将草药进行分类。明清时期,私印本、官印本,《本草纲目》林林总总出了十多个版本,它也逐渐被推到“集明代本草之大成”的高度。当其时,恰逢西学东渐,《本草纲目》涵盖动物、植物、矿物等的博物属性,在进入博物学之风正盛的西方后,迅速收割了无数粉丝。在18世纪中期,祖师爷林奈曾将自己的学生派到世界各地去探险和采集标本,并将他们称为“使徒”。其中有个叫佩尔·奥斯贝克的学生,年来到中国。认真工作了四五个月后,这个老实的学生回去把所有的上等采集都交给了老师林奈,获得了以秀美的金锦香属(Osbeckia)植物名之以名的嘉奖。奥斯贝克还带回去了一套瓷器茶具,根据林奈的嘱托,茶具用林奈花作为装饰。不过,林奈跟中国的真正因缘还可以再往前推。年的时候,他的植物学家朋友Lagerstroem,就曾到我国南方采集植物标本,他回国后将这批标本送给了朋友林奈。比标本更重要的是,Lagerstroem当时还得到了《本草纲目》原著,并送了林奈一份此书的副本。《本草纲目》的分类思想激发了林奈对植物分类学的构思。植物学王子的分类大业,由Lagerstroem馈赠的《本草纲目》初奠基石。如此想来,林奈送朋友Lagerstroem一个紫薇属,也算不上是多厚重的礼了吧~不过,至于这位朋友跟紫薇属植物有什么共通之处,我还真是没有找到资料。不知林奈的那本《植物命名规则》里,是否有解释。搜了好久,这书似乎也没有中文版。谁知道哪里能查到各种植物拉丁学名命名故事的,烦请留言赐教哈!先行谢过~△图中哪些是花蕾,哪些是果实,你分得清吗~虽然以前不那么待见这“钟鼓楼前官样花”,如今却急切期待疫情散去,到小月河畔,再赏晨光初“薇”。参考资料:
[1]AChineserenaissance.NaturePlantsvolume3,().
[2]冯虎元等,萃英草木,高等教育出版社,.
[3]顾有容,紫薇(除了星星和格格,紫薇也是一个物种),物种日历,-07-09.
[4]曾鼎,要不是看了《本草纲目》,我还真以为李时珍是医生呢,凤凰WEEKLY
[5]孟娇,千年后,“白市长”喜爱的紫薇花盛放滨江,杭州日报,.7.25
[6]谢涵,将邵阳打造为“中国紫薇之都”,邵阳日报,.10.23
[7][英国]维尔弗里德·布兰特著,徐保军译,林奈传,商务印书馆
豆豆豆荚相约一起看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