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里携带大量强酸生活
是怎样一种感受?
医院消化(肝病)科副主任医师李岩介绍说——
人的胃每天都会分泌1.5-2.5升胃酸,胃酸就是一种强酸,一旦胃酸“流窜”到胃以外的地方,就可能腐蚀其他器官,甚至增大癌症风险。
更可怕的是,这个腐蚀的过程很会伪装,有70多种不同表现,很容易被我们忽视。
胃酸出走,后果很可怕胃部由于有特殊的生理结构,能保证胃酸只消化食物而不侵蚀胃。不过,身体的其他部位没有这道“铜墙铁壁”了,一旦遭遇胃酸,很容易受到伤害。
正常情况下,胃与食管连接处的贲门括约肌如同一扇弹簧门,吃东西时打开的,东西进入胃里关闭。如果因年龄、生活习惯、疾病等原因,胃部贲门括约肌渐渐失去弹力,很难正常关闭,那么就会导致胃、十二指肠里的东西(如胃酸)等反流。
跑出来的胃酸回去哪呢?
跑出来的胃酸不仅钻进食管,还可能往上跑到咽喉、鼻腔、中耳、气管、支气管等部位,经过之处都会带来痛苦,最典型的是反酸、烧心,重者还会憋喘伤肺。这就是一种常被大家忽视的疾病——胃食管反流病。
70余症状,都因它出现胃食管反流病通常在30岁后发病增加,与工作、生活习惯等有关。
其中,有四类人特别容易被这种病盯上。
一是中老年人。
患胃食管反流病的风险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二是肥胖者。
过度肥胖者会增大腹压,促成反流。
三是吸烟、饮酒者。
长期吸烟和酗酒可减弱食管下段括约肌的防御功能,易造成胃食管反流病。
四是精神压力大的人。焦虑、抑郁等精神和心理障碍,会促进或直接引发该病。
下面是重点!!敲黑板~
李岩主任说了
胃食管反流病
是疾病圈里著名的“伪装者”
可表现为多种症状
研究发现
有70多种症状与胃食管反流有关
患者容易看错科或被误诊
病痛久久不能解除
依据反流物到达的部位不同,胃食管反流病可分为四期——
胃食管期:胃内容物进入食管,引起烧心、胸痛、背痛、嗳气等;
咽期:反流物到达咽喉部,引起咽喉疼痛、咽异物感、声音嘶哑等;
口鼻腔期:反流物到达鼻腔、中耳,引起流清鼻涕、打喷嚏、鼻塞、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喉气管期:反流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咳痰、憋气、哮喘、吸入性肺炎、肺纤维化等。
最后一种情况最为危险,有引发喉痉挛危及生命的可能。
所以出现上述不适,还应尽快去做胃镜、食管24小时测酸和食管压力测定等检查。一旦确诊,就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乱服药物产生的副作用。
从每一顿饭开始预防
患上胃食管反流病
更需要的是改变生活习惯
从每一顿饭开始预防
患上胃食管反流病
更需要的是改变生活习惯
每餐吃到七分饱。
饭后不要立即躺下。睡觉时,可把床头稍微垫高(以颈椎舒适为度),使人躺下时身体稍微形成一个角度,防止胃内食物回流。睡前2-3个小时不要进食。
饮食宜易消化、少刺激。减少或避免进食浓茶、咖啡、可可、巧克力、鲜柠檬汁、鲜桔汁、番茄汁等酸味饮料及刺激性调料(咖喱、胡椒粉、薄荷、辣椒)等。
不抽烟、尽量少饮酒。
保持情绪稳定。恐惧、焦虑、愤怒、抑郁等情况,都会影响胃酸分泌,影响消化功能。情绪经常失控,也容易患上胃食管反流病。
调整睡眠姿势。就寝时床头整体宜抬高10厘米-15厘米,对减轻夜间返流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尽量减少增加腹内压的活动。如过度弯腰、穿紧身衣裤、扎紧腰带等。
记者张昭
编辑吕红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