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省气象局报告
未来十天
我市将持续大范围高温
各地和各部门要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做好应急应对准备。
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的部门要做好排班轮值工作,健全和落实应急备勤联动机制,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应对、处置各类突发紧急情况。
二、加强紧急信息报告。
各村(居)、镇直各单位要严格落实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遇有紧急、突发事件时,要按规定时限及时报告镇党委、政府,不得迟报、瞒报和漏报。
三、增强安全责任意识。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本单位工作人员安全思想教育,高温天气期间游泳、外出要注意做好安全防范,避免出现意外事故。
户外游泳注意事项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要到有救生员的正规泳场。更不要到水库、湖泊、江河等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2.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饭后、饮酒不宜游泳。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
3.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
4.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5.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6.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刻不容缓,心肺复苏最为重要。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杂物,保持呼吸通畅;应将其舌头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将溺水者的腹部垫高,使胸及头部下垂,或抱其双腿将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动或跳动“倒水”动作。恢复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败的关键,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采取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医院救治。
高温户外活动注意事项
1.在户外工作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切忌在太阳下长时间裸晒皮肤,最好带冰凉的饮料;出门要做好防晒工作,戴太阳镜、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
2.进行长时间的户外运动时,要准备好防暑药品,包括:藿香正气、十滴水、仁丹等等。
3.空调温度不要开设过低,如果室内外温差太大,也会导致中暑的发生。
4.出现头晕、恶心、口干、迷糊、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应怀疑是中暑早期症状,应立即休息,喝一些凉水降温,医院治疗。
高温天气汽车也要多检查
1.由于夏季环境温度高,车辆行驶中发动机很容易过热导致水箱“开锅”。因此,车主应经常对车辆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检查、保养,包括水箱、节温器、水泵、风扇等,行驶中多注意水温表的温度,当水温超过℃时,应及时停车但别立即熄火,应让发动机怠速运转,使发动机逐渐降温,同时掀开机舱盖,以利于散热,有条件的话可以分多次逐渐的加注冷却水。
2.汽车水箱开锅有三忌:
一忌立即熄火;二忌开盖立即加冷水;三忌向发动机泼冷水。因为这三种做造成粘缸,热水外喷,缸体骤冷而炸裂,后果不堪设想。
3.夏季由于气温高,公路路面温度常常在几十度以上,而汽车轮胎如果长时间行驶,胎内气压增高,极易发生爆胎。同样,胎压过低也会起爆胎发生危险。因为胎压过低时,轮胎两侧大面积接触地面,会造成“揉胎”,更多的接触高温路面,胎内气体膨胀也容易引起爆胎。
4.随着夏季雨水的增多,雨刷器的使用率也会相应增加,受到冬季低温的影响,雨刷器的胶条会发生老化,倒是无法完全清理风挡玻璃上的雨水,所以在夏季前需要对雨刷器进行检查。同时全车的密封条也应查看是否有破损,避免产生漏水等现象。
除了各地各部门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那么我们的民众要如何做呢?
口渴后不宜狂饮
不宜过量饮酒
常备防暑药物
学会睡好午觉
不宜剧烈运动
热茶比冷饮效果好
防暑降温食物
1绿豆汤:,消暑清热功效,性凉,体虚者不宜食用。
2
盐开水:夏季高温,出汗过多,体内盐分减少,盐开水补充体内失掉的盐分。
3
茶水:喝茶补钾。缺钾,人就会感到倦怠乏力,耐热能力降低。甚至心律失常和全身肌无力
4
陈醋:夏季食欲减退,食醋可增加胃酸的浓度,生津开胃,帮助消化。还能提高胃肠道的杀菌作用
5
苦瓜:清热泻火,开胃爽口、祛暑清心
环保举报电话
举报电话1:
-
举报电话2:
-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