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我是不敢再这样吃柿子了,”12月13日刚从胃里取出鸡蛋大小“石头”的市民王先生后悔不已地告诉记者:“两个月前我空腹吃了三个柿子,没想到这几天竟被它们折腾的死去活来”。
13日上午,医院病房内见到市民王先生时,他正躺在病床上打吊水。王先生说:“我胃里的石头已经取出来了,现在感觉好多了,医生说再过一天我就可以出院了。”王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年54岁,从小就喜欢吃柿子,两个月前他先后在两天的时间里吃了3个柿子,吃完这3个柿子后,他照常工作生活,并没有感到身体有什么不适。可是,最近这10天,他突然感到上腹开始疼痛,严重时甚至无法下床。疼痛难忍医院做相关检查,检查报告显示,王先生胃里长出了一个直径达5厘米的“柿石”,且这个“柿石”已经导致管腔堵塞,严重危及健康。
前期治疗无效后,王医院并于12月12日接受了胃镜下取石手术。为其进行手术的医生介绍说:“我从医30年来,极少见到胃里长出那么大柿石的,这个手术的难度比较大,我用了30分钟时间才通过专业器材将其经王先生口腔取出。”医生说,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王先生的胃酸较多,他不宜这样食用柿子。
医生提醒广大市民:柿子中不仅含有大量的柿胶酚,还含有一种可溶性收敛剂红鞣质,这两种物质与胃酸发生作用后会凝结成硬块,容易形成“柿石”,因此,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肿瘤及胃酸含量较多的人不宜吃柿子,贫血的人也应尽量少食。
其实关于柿子的食用,我们还应该知道:
柿子忌空腹食、忌多食,忌吃生柿子:柿子含有大量果胶和柿胶酚,未熟透的柿子还含有鞣质(成熟后含量不及1%,而未成熟时可达25%),遇到胃酸可凝结成块;柿子吃得过多时,凝块甚至会变成硬块--胃柿石,其表面粗糙,不断磨擦胃粘膜,可导致使胃粘膜糜烂或溃疡,引起呕血或便血等损害。
不宜多食柿皮:柿子皮中含较多鞣质,更易与胃酸结合形成胃柿石。
柿子不宜与螃蟹同食:螃蟹,味咸,性寒,有小毒,入肝、胃经,与同样性寒的柿子同食,会引起胃寒腹痛,尤其脾胃虚寒者忌;而且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会使螃蟹中的蛋白凝固,可能引发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柿子不宜与高蛋白食物同食:同螃蟹一样,其他一些高蛋白食物如鱼虾、贝类、牛奶在鞣酸的作用下,亦容易凝固成块,形成胃柿石。
柿子不宜与甘薯同食:柿子中含有单宁和胶质,会刺激胃壁分泌胃酸,引起烧心等不适感;甘薯含气化酶,吃后也会发生烧心、吐酸水、肚胀排气等现象。
柿子不宜与黑枣、山楂、桔子、石榴同食:植物性胃石以柿子、山楂、黑枣引起居多,桔子、石榴等也可引起,这些水果(尤其是未成熟的果实)鞣酸含量很高,鞣酸和胃酸接触后可形成鞣酸蛋白,很难溶于水,沉积在胃内,再与果胶及植物纤维等凝结成块后,即形成胃石。
糖尿病人忌食:柿子中因含10.8%的糖类,且大多是简单的双糖和单糖(如蔗糖、果糖、葡萄糖),因此吃后很容易使血糖升高。对于糖尿病人而言,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者更是有害的。
慢性胃炎、排空延缓、消化不良等胃动力功能低下者,胃大部切除术后,不宜食柿子:因为胃酸分泌过多或胃动力差、蠕动慢的患者更容易形成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