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深小病不求人,这13条食疗方,第1

李春深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承担《生理学》、《解剖生理学》、《运动生理学》与《基础医学概论》等基础医学的教学工作,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的防治与研究工作。

导读

食疗治病十三方:1、拉肚子:山药蘸烤馒头末;2、吐酸水:酱油兑温水;3、恶心呕吐:姜汁+蜂蜜;4、痤疮:萝卜红枣汤;5、口臭:嚼山楂;6、掉头发:洗头水里加盐;7、偏头疼:白萝卜汁滴鼻;8、盗汗:黑豆大枣配黄芪;9、上火麦粒肿:金银花;10、手脚发凉:羊肉豆腐汤;11、爱流鼻血:常吃大枣;12、牙周炎:生姜水漱口;13、失眠:龙眼枸杞粥。

来源:健康时报(ID:jksb)

在李春深看来,厨房就是一个天然小药箱,有时候,身体临时有点不舒服了,可以不用急着出门找药房,也许走进厨房就能帮上忙!

1拉肚子:山药蘸烤馒头末

一个老同学打来长途电话,说自己已经断断续续地腹泻快两个月了,非常难受。我仔细询问后,初步诊断他不是因为肠胃病变引起的腹泻,而是由于体质较弱,不习惯当地的饮食,消化不良、菌群失调引起的。

我给他推荐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食疗方子,既能当饭吃,又能治疗慢性腹泻。将一个烤馒头研成粉末,然后用煮熟的山药蘸着馒头末配合三餐食用就可以了。

山药能健脾。烤馒头是最为简单便捷的治疗腹泻的食物。对于消化不良导致的腹泻,还会因有害的细菌和毒素被吸附掉而减轻症状或痊愈。

2吐酸水:酱油兑温水

一天我见等候室里有个老人窝在座椅上,不停地往地上吐酸水,旁边的女孩在焦急地为她抚背。我上前询问后得知,老人是因为挂不上号而生闷气,结果导致肝气郁结而引起吐酸水。

于是我让护士帮忙去食堂要来一小碟酱油,用开水兑了后给老人服下,没过几分钟,老人就不再吐酸水了。

酱油味咸性寒,能够清热解毒,除烦躁。像老人这样因一时生气引起的吐酸水,喝点酱油汤效果会比较好。

3恶心呕吐:姜汁+蜂蜜

侄女和同学们去郊外漂流,晚上给我打来“求救”电话,说一个同学呕吐厉害,郊区交通又不方便,医院,非常着急。

我经询问后得知,这个同学漂流时着水受凉,晚餐时又吃了些水果,加重了胃里的寒气,结果导致恶心、呕吐。因为她们都住在农家院,我就让她们就地取材,去厨房要了点鲜生姜熬成姜汁,用1匙生姜汁和2匙蜂蜜一起调匀后喝下去就可以了。

生姜有温中散寒,健脾止呕的作用,对胃寒引起的呕吐有很好的疗效。蜂蜜用温水冲调后属温性,能调补脾胃,对胃肠功能有调节作用,使胃酸分泌正常。

4痤疮:萝卜红枣汤

现在许多年轻人在饮食上有很多坏习惯,暴饮暴食,贪食生冷,街边小摊、膨化食品、火锅烧烤都是他们的最爱,尤其是女孩子,贪嘴而不爱运动,于是体内生湿生热,脸上的痤疮总也好不了。

中医认为,痤疮是由于肺热熏蒸,蕴阻肌肤导致的。吃辛辣油腻食物会生湿生热,结于肠内,循经上炎,雍于面部。所以清热化湿,保养脾胃是中医调养痤疮的根本。

我给大家推荐一个食疗的方子,取生萝卜克洗净切片,红枣10个,加水3碗煮成1碗,一天内分2~3次饮用。

萝卜有健脾消食,下气化痰,生津解毒的功效,红枣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可调和气血。一般服食一个月左右,脸上的痤疮就会有所减轻。

5口臭:嚼山楂

医院附近餐馆的一位男服务员,长得很帅气,阳光热情,顾客们都很喜欢他。前几天他戴着口罩垂头丧气地来门诊找我,说他现在十分痛苦。原来他不知道怎么患上了口臭,一张嘴就怪味冲天,还吓走了几个顾客,老板只好让他回家休息治病。

我仔细询问他近几天的身体和生活情况,他说最近身体很健康,老家亲戚来了带着他们在市里游玩,还常带他们在外面餐馆吃大餐,心情也很舒畅。

听到这我就明白了八九分。他不过是因为他这几天晚上暴饮暴食,食物不能消化,积食导致口臭。我让他去超市买些鲜山楂回来,每隔几个小时就吃上几颗,保准两天就好。

山楂是化食积的佳品。科学研究还发现,山楂中的山楂酸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对绿脓杆菌等细菌也有抑制作用。两天后,我在餐馆用餐时又见到他时,他呵呵笑着说自己的口臭已经好了。

6掉头发:洗头水里加盐

总是掉头发很让人烦。一位朋友这段时间就发现,自己头发脱落得厉害,每次梳头都会有大把的头发掉落,原先厚密的头发变得越来越薄。她今年四十多岁,属于更年期,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都有很大压力。今天为粮食涨价愁,明天为孩子上学愁,人也变得暴躁烦闷。结果,神经紊乱导致毛囊受损,抑制了头发的生长。

我给她开了两个方子,一个外洗,一个内服。

外洗的方子是:将15克食盐加入毫升温水中,搅匀后洗发,每周1~2次。中医很早就用食盐作为清热解毒、杀菌消炎的外用药,其深层清洁、杀菌排毒、舒经活血、收敛皮脂腺的功效对于脱发很有帮助。

内服的方子是:将适量黑芝麻炒熟后研磨,每次服用20克,每天2~3次。芝麻含有大量脂肪和蛋白质,还有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元素,有很好补血功效。

7偏头疼:白萝卜汁滴鼻

我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比较差,兄弟姐妹又多,母亲一面要上班挣钱,一面又要照顾我们几个子女,非常劳累。

这种生活压力,使得我母亲精神上很焦虑,如果在工作生活中再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心情不好,她就会偏头疼发作。

这个时候,父亲就会从菜园里子拔一根白萝卜,洗干净了,切成丝再捣成汁,让母亲仰卧着,哪一边头疼就往哪一边的鼻孔里滴入萝卜汁,当时就能止痛。

后来,学医之后,我了解到这个方法原来是源自中医药古籍《本草备要》里面的一个古方,王安石偏头疼时就常用这个方法来止痛。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所以血液循环受阻就会出现疼痛。

8盗汗:黑豆大枣配黄芪

前两天就有一位患者跟我讲,近来两个月总是莫名其妙地出汗,稍做活动就会汗流浃背,而且晚上盗汗也比较厉害。特别是近来一周,每次出完汗后甚至会出现心慌胸闷的症状。这就是中医里讲的自汗盗汗。

长期劳累,精神紧张焦虑等都会造成体内气血偏衰,而出现这种症状,虽然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但重点还在于调养。

可以取大枣20枚,黑豆50克,黄芪30克,加水适量,大火开锅后小火熬30分钟,倒出药汁,重新加水熬制,将两次的药汁混合,约有1碗的样子,这是1天的剂量,10天为1个疗程。

大枣补气养血的功效是众所周知的,是气血不足、倦怠无力者的上佳食品。黑豆富含各种营养成分,其一个主要的功效便是健脾止汗、补肾滋阴。黄芪是补中益气,固表止汗的良药。

按此方法调理,一般情况下,一个多月后多汗的症状就会消失了,而且面红也会红润起来,精神也感觉很饱满。

9上火麦粒肿:金银花

天冷火锅汤底材料多辛辣温热,而且围炉温度高,再加上进食肉食又偏多,很容易导致热气上炎,诱发麦粒肿(俗称针眼)等上火症状。

我建议去药房开些金银花,每30克为一服,水煎后去渣,用毛巾浸湿后热敷患处,如此反复,对于针眼初期患者十分有效。

金银花有解毒、杀菌、消炎的作用,对痈肿疔疮、肠痈肺痈有较强的散痈消肿功能,对链球菌、葡萄球菌等都有抑制作用,中医常用金银花化毒治痈。一般情况下使用第二天针眼就会开始消退,三天左右就会明显改善了。

其实,治疗针眼的方法很多,而且都比较简便,比如可取白菊花10克,第1次水煎后内服,第2次水煎后外敷,每天早晚各1次,也十分有效。

10手脚发凉:羊肉豆腐汤

一些年轻人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其实,这是体虚的表现。

体虚又有阴虚和阳虚之分,比如阳虚者常会表现为平素怕寒喜暖、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喜热饮食,饮食生冷则易腹痛腹泻,或胃脘冷痛、腰膝冷痛。此时可取羊肉60克,豆腐两块,生姜15克备用,将羊肉煮至八成熟时,加入生姜、豆腐,煮熟后调味食用即可。服用一段时间后手脚发凉的症状便会得到缓解。

羊肉性甘温,能补虚益气、温中暖下,老百姓冬天常吃羊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以增加御寒效果。豆腐能益气宽中,生津润燥,而生姜也能加快血液循环。

11爱流鼻血:常吃大枣

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症状,中医认为,非外伤的鼻出血主要是由于肺火、肝火、胃火旺盛、脾脏虚弱所致,所以治疗时以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为主。

大枣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常被用于脾虚食少、妇人脏躁。《日华子本草》中说大枣能补五脏,润心肺,药理研究也发现,大枣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大枣多糖、生物碱等,对人体有多种保健治病功效,其含有的果糖、葡萄糖等有保护肝脏、增强体力的作用。

所以爱流鼻血的人平时可多吃些大枣,也可以煮些大枣茶喝,具体方法如下:取大枣15个,洗净,加水浸泡1小时后以文火炖烂,分3次服用,每日一剂,7天一个疗程。

容易鼻出血的人平时还要少吃热性食物,如羊肉、葱姜等。

12牙周炎:生姜水漱口

牙周炎看似不是大病,但时间一长,牙齿会逐渐松动,脱落,可以每天用生姜水漱口,坚持一个月左右,就可以明显改善,平时工作压力大,气血亏虚的人坚持用这个方法还可以起到预防牙周炎的作用。

具体方法是:每天早晚取适量生姜放到清水里煮开,晾温后漱口,或者是取两三片生姜放到水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这是因为生姜性味辛温,有消肿止痛的功效。现在科学研究还发现,生姜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可以治疗各种痈肿疮毒。

13失眠:龙眼枸杞粥

很多人有失眠的困扰,我有一个适用于各类失眠的小方法。龙眼肉15克,枸杞子10克,大枣4枚,粳米克,同煮成粥,每日晨起空腹食用。

龙眼益心脾,补气血,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枸杞子则补肝肾,益精血,有明目功效。大枣能“补中益气,除烦闷”,对胃虚食少、心悸有很好疗效,而且大枣富含蛋白质、有机酸等,营养价值很高。粳米,对失眠也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还有一个特别的辅助餐。将适量的核桃仁捣碎,和红糖,晚饭后冲服。既能健脑滋补,也有助于安眠。■

颜德馨治中风食疗三方:荆芥粥、青松酒、驴皮羹

颜德馨首届国医大师

年生于江苏丹阳中医世家,系孔子弟子颜回后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著名中医药家。曾荣获“上海市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第三届“上海市医学荣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导读

中风的后遗症为半身不遂。本病经急救后可选用饮食疗法作辅助治疗。

来源:《名医食疗方》(颜德馨、颜乾麟主编)

1关于中风

中风又名“卒中”,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言蹇、半身不遂为特征。

中风,包括脑溢血、脑血栓、脑栓塞、面神经麻痹等疾病。

中风多因正气内虚,肝风内动,加以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而诱发。

中风辨证,以病情轻重而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中经络的表现为口眼歪斜、舌强言蹇;中脏腑的症候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

中风的后遗症为半身不遂。

本病经急救后可选用饮食疗法作辅助治疗。

2中风食疗三方

经脉空虚,风邪乘虚而入,证见口眼歪斜,口角流涎,伴有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舌红苔薄白,脉弦细或浮数。

1、荆芥粥《养老奉亲书》

荆芥10克,薄荷5克,淡豆豉10克,粳米60克。

先将荆芥、薄荷、豆豉加水适量煎沸后5分钟取汁,去渣,另取粳米加水适量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药汁,再煮一二沸。

稍温饮服。    

荆芥,一名假苏,茎穗人药,《本草备要》谓其“治伤寒头痛,中风口噤.身强项直,口面歪斜,为风病血病疮家圣药”,配以薄荷、豆豉,乃加强其祛风通络之功,适用于外风侵袭经络所致的口眼歪斜者。

2、青松酒《千金方》

青松针克,高梁酒0毫升。

先将青松针洗净捣烂,用纱布绞汁,加入高粱酒内,静置三日后即可。

每日1~2次,每次30~60毫升。

叶乃油松、马尾松或云南松的叶,味甘性温,功能活血通络,燥湿祛风,临床多用于关节疼痛,肢体麻木等症。《千金方载此方主治“中风面目相引,口偏僻,牙车急,舌不可转”,取其活血通络之功也。

3、驴皮羹《食医心镜》

乌驴皮克,淡豆豉克,生姜、葱白适量。

先将豆豉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去渣,另取乌驴皮洗净切块,隔水蒸熟,加入豉汁、姜、葱、煎煮成羹状离火。

任意食用。

驴皮为阿胶的原料,功擅补血,淡豆豉、生姜、葱白俱为祛风之品,合而加工,则有养血祛风之功,适宜于血虚生风所致的口眼歪斜者。■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健康时报、《名医食疗方》(颜德馨、颜乾麟主编)。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各位家人,本平台定期发布最新的原始点课程和原始点资讯,欢迎







































早期白癜风怎么治疗
北京治疗白癜风是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akc.com/zlws/6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