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研药给了患者生的希望
仿制药给了患者生的可能
近年来,肿瘤靶向治疗因其精准度高、全身副作用小,已成为肿瘤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随着国内医学的进步和国际原研创新药的引进,靶向治疗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方面,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国内靶向仿制药因其价格低廉,受到部分患者的青睐;另一方面,随着进口抗癌药零关税、抗癌药进医保等一系列措施和政策的推进,进口原研靶向药的药物可能性也大大提升。
原研药和仿制药各有优势,它们的区别到底在哪里?临床上,如何选择原研还是仿制靶向药?
一、原研药和仿制药的区别
仿制药是相对于原研药而言的,当一个公司发明一种新药(原研药)之后,可以申请专利保护。药物的专利保护期通常是20年,扣除药物研发、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的时间,该药物正式上市大规模应用的时候,专利年限通常只剩10年,这段时间里药厂可以独占该药物市场。当药物专利到期之后,其他公司一旦得到药监局批准,就可以制造并销售此药的仿制品(仿制药)。由于仿制药厂家节省了药物研发和市场推广的费用,所以仿制药基本上都比原研药便宜许多。
按照相关法规规定,仿制药与原研药必须具有完全相同的活性成分,相同的含量、相同的药效。这意味着,仿制药是经过审批的、法律许可的,不等同于食品或家用品当中很多“低质低效”的仿制品,更不是假冒伪劣。对于很多负担不起昂贵的原研药的患者,仿制药的出现使得他们也能享受现代医学进步的成果。
二、为什么仿制药要开展一致性评价?
仿制药疗效一致性评价是指,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导,对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原则,分期分批进行的质量一致性评价。一致性评价要求对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品,在质量和疗效上与原研药能够一致,在临床上与原研药可以相互替代。
生物等效性原则上,仿制药与原研药允许存在一定差异。仿制药与原研药对比,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几何均值在80%~%之内均可认为两者具有生物等效性。
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为保障仿制药在质量和疗效上与原研药一致,在临床上实现与原研药相互替代,不仅可以节约医疗费用,也有助于提升我国仿制药质量和制药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三、那么原研药和仿制药的药效区别
药物除了活性成分以外,还有辅料,其释放程度受到辅料的影响。辅料能使药物在特定部位释放,如果没有辅料的话,口服药物的化学结构可能在胃酸作用下发生改变,影响药物的吸收,最终影响疗效。
原研药虽然有效成分是公开的,但药物生产工艺、药物晶型是不公开的。虽然,仿制药有效成分和原研药一致,在纯度上也达到了要求,但是在杂质分布辅料成分也很难一致。此外,原研药的工艺流程更是难以仿制。
所以说:原研药和仿制药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体现在生物等效不等同于临床等效。
四、这种差异会带来什么后果?
仿制药和原研药之间差距带来的后果,主要体现在疗效不佳和治疗中断率升高两个方面。
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来说,维持血药浓度的稳定性非常重要。比如抗肿瘤药,药物需要有一个稳定的药物浓度、有效地作用相应的药物靶点、产生稳定的抑制肿瘤的作用。相对来说,原研药因其较好的制备工艺,能够让药物保持稳定的浓度释放。
另外,仿制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存在差异性。有些患者往往不能耐受其不良反应,甚至发生治疗中断。在临床上,用仿制药的治疗中断率相对要比原研药高得多。
五、原研药和仿制药怎么选择?
对患者而言,医生当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如果有两种药可选的,原研药和仿制药,医生应该如实告诉患者这两种药之间的差异,最终的选择权在患者手中。
六、基于仿制药的疗效差异,建议以下情况不适合用仿制药替代原研药
危急疾病、危急患者和危急时所需的药物;
治疗指数狭窄的药物;
不易控制的患者(如癫痫、精神病、血液病、心脑血管病、严重感染等);
高危患者群体(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免疫缺陷的患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