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胃酸 > 预防护理 > 健康知识

健康知识

1、这里有一个很简单的长寿方:每天吃三片醋泡生姜,坚持一个月,效果很神奇!

先圣孔子有句话“不撤姜食”,孔子活了73岁,在那个年代绝对是长寿的了,想必他的长寿与“不撤姜食”的饮食习惯有关。

明代徐霞客是旅行家,孤身上路,长途跋涉,预防疾病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他在行囊中必备的一样东西就是生姜,每天早上都有嚼食生姜的习惯。

姜自古以来就被称为“还魂草”。它性辛微温,辛能散,温能祛寒,不仅是家庭的必备之品,用对了不仅可以增强体质、防病治病。

1预防心血管病

生姜称“食物中的阿司匹林”,因为生姜里含有姜酚,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上,和阿司匹林相差无几,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

2安神助眠

将生姜切碎用纱布包好放在床头,能够起到安神助眠的作用。

3止吐

有晕车体质的人,可以在上车前拿姜块含在口中即可减少呕吐感,可以重复更换姜块。

4祛寒湿

淋雨了或者长期在比较寒冷的地方活动,包括夏天吹多了空调,都可以用生姜、红糖、红枣熬汤,用去了皮的生姜效果更好。

5缓解牙痛

牙痛、牙周炎都可以在嘴里含片生姜,能够起到缓解作用

6缓解关节肿痛

对关节疼痛、肿胀、发炎等也有一定效果。

7缓解肩膀酸痛

办公室坐久了或者长时间从事体力劳动,总会肩膀酸痛,拿生姜煮水后,用毛巾蘸着姜汁敷在肩膀上,能够缓解酸痛。

8防感冒

把生姜洗净切片放在锅中熬水喝,可以发汗解表。很多人喝完后,盖着被子睡一觉感冒就好了。

醋+生姜,简单的长寿方!

长寿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每天早上吃三片醋泡生姜。

做法:买上半斤姜,切成片,放在瓶中,然后用米醋没过生姜,泡上三天就可以吃了。生姜性热,是补阳气的最好食材,吃生姜最好的方式就是醋泡姜。

还可以再放点红糖,红糖也是性温的,可以给人体补充阳气,加了红糖泡出来的姜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吃。

一般人吃上2个月,就会大大提高人的阳气,身体就开始暖起来,手脚就不再冰冷了。

除了补阳气,常吃醋泡生姜还能:

1护胃止痛

常有胃酸、胃胀、胃痛发作的人,早上空腹吃几片醋泡姜效果不错,也可以就着小米粥吃。

2增加食欲

很多老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同样一道菜,儿女们吃得津津有味,自己却一点食欲也没有,觉得毫无味道。这种现象通常同老年人消化功能的下降有关,不妨吃点醋泡生姜。

胃酸过多的老人,可以用生姜末代替醋泡生姜。

据记载,有着悠久产醋历史的山西老陈醋厂,曾在包括退休、在职的3代职工中做了一次健康调查,结果令人惊讶,这些醋厂工人中几乎没有人患过癌症,心血管病的患病率也非常低。据分析,这跟他们常吃醋的习惯有关系。

2、最好的医生是自己!院士用亲身经验告诉你,想长寿只能靠自己!

院士们所擅长的医疗领域各异,但以自己的治病救人经验为基础,对人生的感悟却惊人的相似,那就是,最好的医生其实是自己!

1.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曾益新,中国科学院院士

机器旧了、坏了,需要经常除锈、上油、疏通、修理;人同此理,人生病了,需要吃药、打针、动手术──这就是治疗。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只要我们每个人能做到平时积极预防,有病坦然面对、正确治疗,就可以做到健康、快乐、长寿。

很多人都对健康的四大基石了如指掌: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然而,现实生活中呢?

有不少人依旧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埋头苦干”,吸烟、喝酒、大鱼大肉、通宵熬夜、吃宵夜、不吃早餐、吃饭不定点、饱一顿饿一顿、不锻炼、长期闷闷不乐……直到生病了,身体累垮了,才被迫停下来!

怎么治怎么防?答案是预防得走在前面。

首先就要对吸烟、酗酒、暴饮暴食、长期熬夜、不重视锻炼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大声说“不”;

其次,生病了,不要讳疾忌医,也不要病急乱投医,应该以坦然的心态和医生沟通,配合医生积极治疗;

再次,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防病治病科普常识,请务必记住:“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处方是知识。”

2.别和自己过不去

樊代明: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别和自己较真儿,别和自己过不去。健康生活就是顺应自然,随遇而安,想吃什么了、想去哪儿玩儿了,都要满足一下自己。

凡事都有规律,人离不开自然。天冷了加几件衣服,天热了脱几件衣服,反其道而行之,吃再好的药都没有用。不仅人是这样,植物也是这样:向日葵围绕着太阳转,含羞草白天合,晚上开,这就是规律。

人的24小时,12个时辰都是变化的,中午12点是午时,生命力最强。晚上12点生命力最差,所以该睡觉的时候一定要睡觉。

与人相处不猜忌、不设防也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毕竟我们每天最主要的是和人打交道,只有相处和谐自己才能快乐。

3.寿命长短60%取决于自己!

陈可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

寿命的长短15%决定于遗传,但60%决定于自己,所以从年轻时就要养生保健。

二十养生正当年,

四十指标都正常,

六十以前没有病,

八十游泳人未老,

九十犹能半小跑,

轻轻松松一百岁。

官再大,钱再多,阎王照样土里拖。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广厦万间,夜眠不过三尺。养心莫善于寡欲,好好活,不要攀,不要比,不要自己气自己。

人老了,心态比碰到的事要紧要得多;年纪大了,要珍惜并热爱生活,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心境不可以乱,不可以偷懒和厌倦生活。

遇事不钻牛角尖,

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每天领取谋生钱,

多也喜欢,少也喜欢;

少荤多素日三餐,

粗也香甜,细也香甜;

新旧衣服不挑拣,

好也御寒,赖也御寒。

好好活,不要攀,不要比,不要自己气自己。

遇事不钻牛角尖;

不管每天赚多少钱都要开开心心;

不管每天吃荤或吃素都觉得香;

穿衣打扮只要能御寒保暖。

4.不要人为地给自己“诱发”肿瘤

孙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

我是个临床肿瘤学方面的专家,可是我也不知道自己身体内什么时候会发生癌变。举个例子:我们的身体就像一部精良的汽车,每个脏器24小时都在辛苦工作,当然需要保养和检修。

不少肿瘤,可以说是被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诱发”出来的。比如过多食用高脂饮食、喜欢吃肉、不吃蔬菜就容易诱发出越来越多的肠癌患者;吸烟人增多则会导致很多无辜的“二手烟”肺癌患者;性生活混乱、感染HPV(人乳头状病毒)则使得宫颈癌发病上升——然而这些不良因素完全是可以控制的。

以前,医学界还质疑精神因素怎么会跟癌症有关呢?后来一个研究发现,长期不良情绪会使人体产生应激反应,过强的应激反应就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使癌细胞有可乘之机。

该睡觉时睡觉、该吃饭时进食,每天有一定时间锻炼,不要抽烟喝酒。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节奏。“总之,不要人为给自己制造很多不利因素,才有利于防癌控癌。

5.肉多了、动少了,病就来了

葛均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几十年前我们一年都吃不了几口肉,而现在大部分家庭几乎顿顿都要有肉。医院心内科的病床数,十年前有88张病床,病人要排半年才能进,而现在增加到张病床,却排半年绝对排不进来。

这很能说明问题。肉类吃得过多造成了高血脂、高血压等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吃得不健康,运动量少了,疾病自然就多了。

6.腿痛再补钙,晚了

邱贵兴: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骨科教授

很多人以为,人到老年腿脚疼痛是“缺钙”造成的,甚至认为这种疼痛不用治疗,挺一挺就能熬过去。其实,骨质疏松症一旦出现明显疼痛症状,骨骼中的骨量已经丢失30%-50%以上了,这时再单纯补钙,已经晚了。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防患于未然”。年轻时努力提高身体的骨峰值、保持正常的骨钙量和骨密度,就能缓解骨质过早流失。这需要不断的运动刺激。缺乏运动会使骨丢失加快,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走路时讲究挺胸提臀,就可以预防骨关节病。一挺胸、一提臀,自然肩部和胯部就都往后走了。再比如坐着的时候,我们要尽量让下腰椎部位贴住座椅靠背,或者在腰部垫个小枕头。因为这样能帮助保持腰椎曲线向前,避免劳腰。所以说,坐立行你都得顺着脊椎的型,才不容易得病。

别嫌这么走这么坐费劲,习惯就好了。而且千万记住,越不舒服越要坚持,因为这说明脊椎已经不习惯正常的弯曲了,就应该赶紧调整。

7.像量血压一样常给你的肺做体检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专家

在中国,排名前十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一般都是先有一些小的指标异常,往往要经过5年、10年、15年后才慢慢发展成为致命问题。

健康如堤坝保养,当最初发现有渗漏时,只需很少力量便可堵塞漏洞;如待要崩堤时才作补救,则纵使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亦未必能挽回。人的肺功能损害尚未超过50%时,身体一般都不会有感觉。等到超过50%再找医生诊治,就已经失去最佳时机了。

常常会遇到一些尚未出现症状的患者,苦口婆心劝对方早点吃药控制,不要等气促得很厉害时再来看,但总有一些患者不太愿意。我们要像量血压一样做肺功能的检查,就像对血压实时检测,发现血压高时,按照医嘱服用一些降压药就维持得很好。

8.我从来不贪吃

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君石院士始终保持着健康的标准体重,说起来,他有自己的一套“饮食经”。在陈君石院士看来,没有不健康的饮食,只有不健康的搭配。

“什么都吃,饮食多样化,这样就能很好地保障食品安全与健康。”

“拿韭菜来说,确实存在一些农药残留的现象,但一星期吃一次,能吃进去多少农药?什么都吃一些,什么都不多吃,即使摄入的食物中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只要总量不超标,对人体仍然是安全的。”

除了饮食多样化,陈君石院士的“饮食经”还有吃得少、会搭配两个特点。他饭量一直都比较小,从来不“贪吃”,所以几十年来体重波动一直没有超过5公斤。此外,他很会搭配食物,比如红烧肉,很多人怕油,不敢吃,他却照吃不误,只是注意当天别的高脂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另外多摄入一些蔬菜水果平衡一下。

3、生什么病,忌什么口!这个“发物大全”,总结的太全了!记住了不用求医生!

我们生病时经常会听医生说“忌口”、“不要食用辛辣食物”、“别吃发物”。但是到底为什么要忌口?忌口要忌什么?甚至“发物”是什么?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小编就一次全都给您讲清楚!

到底为什么要“忌口”?

“生病忌口”主要有两个意义:

一是所吃中药可能与食物的性味有矛盾;

二是所吃食物可能对疾病加重或产生不良反应。

所以这下您应该懂了,生病了医生让您“忌口”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有医生比喻,“忌口”和“治病”同样重要,如果光吃药不忌口,可能吃了半天药,病也好不了!

举个例子,了解一下忌口的问题。风热感冒的初期,有发热、出汗、咽喉痛等症状,可以服用解表散寒的中药,这时应当禁食生冷及油腻食物。如果不懂得忌口,吃了药也会不起作用。

到底什么是“发物”?

忌口中医生还会经常提及一个词,叫做“发物”。发物就是指“过于富含营养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而这些食物多属甘温性质,具有香燥的性能,吃后容易上火。

忌食发物不仅在疾病治疗中很重要,甚至在饮食养生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通常情况下发物会对某些特殊体质诱发疾病。所以注重养生的人也应全面了解自己的体质,忌食发物。

这份发物分类大全要记牢!1海鲜类

主要有带鱼、黄鱼、鲳鱼、螃蟹等水产品。这类食物大多咸寒而腥,对体质过敏者易诱发过敏性疾病的发作,如哮喘、荨麻疹等。同样,这类食物也易催发疮痈、肿毒等皮肤病。

2食用菌类

主要有蘑菇、香菇等。这类食物多过食则易致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有皮肤宿疾者,食之也易复发。

3蔬菜类

主要有竹笋、荠菜、南瓜、菠菜、辣椒等。这类食物易诱发皮肤疮痈、肿毒。

4禽畜类

主要有公鸡、猪头肉、鹅肉等。这类食物主动而性升浮,食之易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5果品类

主要有桃子、杏子等。有古籍中指出,多食桃易发热,发痈、疮、痢、虫疳诸患,杏多食易生痈疖,并伤筋骨。

10种常见病的忌口手册!1.感冒:枸杞、大枣、乌梅、西瓜

枸杞、大枣:枸杞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会让人体产生更多热量,使体温升高,加重病情。大枣同样有暖身效果。

2.腹泻:螃蟹、萝卜、葱头、生萝卜

螃蟹:螃蟹性味咸寒,极易引起和加重腹泻。

葱头、生萝卜:容易胀气蔬菜,也要少吃。

3.痛风:蛤蜊、干贝、带鱼、虾

痛风患者最好不吃高嘌呤的食物:蛤蜊、乌鱼、干贝、带鱼、海鳗、猪肝、虾、牡蛎。

4.糖尿病:香蕉、芒果、甘蔗、柿子

少吃升糖指数高的水果和食物。

升糖指数高的水果:香蕉、芒果、甘蔗、榴莲、柿子、菠萝

升糖指数高的食物:大米饭、大米粥、土豆、白糖、点心

5.高血压:咸菜、腐乳、腌制品、皮蛋

含钠均较高的食物,尽量别吃:咸(酱)菜、腐乳、腌制品、蛤贝类、皮蛋、空心菜。

6.脂肪肝:酒、姜、葱、蒜、辣椒

少喝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酒:因酒精进入体内95%以上在肝内分解代谢,大量长期饮酒还可引起酒精肝,使脂肪肝加重。

洋葱、姜、葱、蒜、辣椒、咖啡:这些都是辛辣刺激性食物

7.心脏病:炸鱼、浓茶、红烧肉

炸鱼:炸鱼的油经过高温加热后,会产生大量“坏脂肪”(反式脂肪),对心脏有害无益。

浓茶:含有较多的咖啡因,可能导致心率加快。

蛋黄派:蛋黄派等口感靠使用“起酥油”来达到,起酥油的主要成分是“部分氢化植物油”,对心血管极其有害。

8.胃病:山楂、魔芋

山楂:果胶和单宁酸含量高,接触胃酸后容易凝结成不溶于水的沉淀,与食物残渣等胶着在一起形成胃结石

魔芋:膳食纤维含量丰富,胃肠道不容易消化吸收,故胃肠功能不佳的人,要少吃。

9.过敏:光敏感野菜、芒果、菠萝

光敏感野菜(马齿笕、蒲公英等):野菜中含有较多的光敏感成分,过敏体质的人食用后,面部、手部等易出现瘙痒等反应。

芒果、菠萝:容易过敏的水果。

酒:酒精内的细菌、酵母菌容易制造组织胺,这是体内一种化学传导物质,存在于肥大细胞、肺部黏膜组织内,容易引起流鼻涕、打喷嚏、鼻子发痒等过敏反应。

10.咳嗽:甜味食品

甜味助湿,从而会增加痰的生成,同时甜味也会加剧咽部不适感,加重咳嗽。糖浆、甜味食品、蜂蜜。









































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
治疗白癜风的特效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akc.com/yfhl/6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