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
?Safety无危则安,无缺则全
畅游大海,博弈巨物,诸位钓友时常外出海钓,必定少不了跟各种海鲜打交道,鱼,虾,蟹,贝,只要是海里的,样样少不了,近日,广州有位老伯却因被螃蟹钳伤而不治身亡,不禁要嘱咐各位钓友一句,海钓需谨慎,安全放第一啊。
新闻详情记者昨日从广医二院急诊科获悉,广州市海珠区一名75岁黎姓老人几天前在杀螃蟹时,右手虎口被蟹钳钳伤,伤口被食肉菌感染,患上了坏死性筋膜炎。三天之内,病情便迅速发展,送至广医二院抢救,最终仍因病情过重,于上周五不治身亡。
接诊黎伯的广医二院急诊科副主任王伟雄介绍,据家人反映,几天前,黎伯杀蟹时,右手的虎口蟹钳钳伤,当时的伤口并不大,老人没怎么在意,也没有对伤口做相应的处理。始料未及的是,随后,黎伯的手背就开始发红、肿胀,后来又开始发黑,而且,他还出现了腹泻、腹痛等症状。
家人给他医院诊治,“吊针”之后,不见效果。家人马上把他送到广医二院急诊科求诊。王伟雄当时确诊他患上了坏死性筋膜炎,然后立即对症治疗。
王伟雄说,黎伯被送到广医二院时,已经出现了休克,并发生了心、肺、肾脏、肝脏等多脏器功能损害。老人很快被送入ICU抢救,并做了右上肢截肢手术,但是,由于病情发展过快、过重,最终仍然没有挽回老人的生命。
藏在海鲜里的“杀手”小小的蟹钳为何会有如此威力?其实真正有威力的不是蟹钳,而是藏在蟹钳上的一种病菌——食肉菌。黎伯所患坏死性筋膜炎又称食肉菌感染,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感染性疾病。食肉菌专“吃”脂肪和筋膜,如果不及时清除,细菌会从内部将患者“吃掉”,短时间内就会发展为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食肉菌,又称为噬肉菌。它并非单一细菌,而是指会引起“坏死性筋膜炎”的一些混合病菌,其中最常见的致病原有化脓链球菌、创伤弧菌,其他的病菌还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等。
▲化脓链球菌
▲创伤弧菌
▲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因这些病菌感染皮下的筋膜引起发炎,临床病程快速而严重,死亡率高,所以才被冠上的“食肉菌”名称。常见于鱼鳍、龙虾和蟹钳里的就是创伤弧菌。食肉菌会在任何筋膜部位感染,病人都必须尽快入院切除坏死组织,并使用抗生素,否则可致败血症及多种器官功能衰竭,24小时内可致命。
注意如被海产品弄伤
请马上清洗消毒
碘伏消毒如果是小伤口,用碘伏消毒即可。碘伏是生活中较常用到的外用药,它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以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
双氧水消毒如果伤口较深,可用双氧水。双氧水也是常用的外用药物,医用双氧水一般用于物体表面的消毒,具有杀菌作用。“医用双氧水浓度等于或低于3%,擦拭到创伤面,会有灼烧感、表面被氧化成白色,用清水清洗后,过3~5分钟就恢复原来的肤色。”
生吃海鲜是否会感染食肉菌当然不会,据医生解释,食肉菌通常附着在鱼鳍、龙虾和蟹钳中,主要通过皮肤表面的伤口入侵。当人体被刺伤后,细菌会快速“吃食”脂肪和筋膜。如果是直接食用海鲜,经过高浓度的胃酸“消毒”,即使带有食肉菌,也不会引起坏死性筋膜炎,最多可能引起腹泻等症状。所以,刺身料理可放心食用。
食肉菌感染的症状与防治若被海鲜刺伤的伤口,可能会有红肿、发热及疼痛,这些是发炎的症状。但是,如果伤口感到异常痛楚,很可能是感染食肉菌的症状,医院诊治。如果能及时就医治疗,可以通过抗生素杀死食肉菌,但是,如果稍为拖延,就足以令病情加重,即使最后保住性命,也可能难免要进行肢体切除手术。
感染后的症状肌体感染食肉菌后,根据身体的不同状态,病情程度有轻有重。对于正值青壮年又及时清洗、处理伤口的患者,可能只有一些结缔组织受到破坏,病情较轻。如果病情拖延,或者是老年、幼儿、糖尿病、长期接受激素治疗的人群,往往表现出比较严重的感染。
起初,被海鲜、水产品刺伤的皮肤红肿不退,疼痛明显,且伤口周围发紫、发红或者发白,此时皮下组织已经开始坏死。随后,局部疼痛有所缓解,这是因为伤口周围的的感觉神经已经被损伤,此时患者可自觉麻木。由于局部的小血管也被毒素破坏,伤口周围皮肤进一步发紫、发黑,出现水疱。如果伤口破裂,可见溶解的脂肪、筋膜等皮下组织形成溶液流出,并且发出奇特的臭味。
食肉菌感染的预防第一,食肉菌很容易出现在海产品中,而这些食物常常长有锋利的壳和刺。因此,在清理、烹饪虾、蟹等海产品时要十分小心,避免划伤。一旦受伤,应该立即彻底地消毒伤口。并且,皮肤有破损时尽量不要接触海鲜产品。
第二,食肉菌感染的一大特征是局部的感觉与全身症状的轻重并不相符,因此,被海鲜刺伤以后,要特别重视观察伤口及全身的状况。
如果受伤后出现发烧、寒战,面色苍白、眼睛发黄甚至意识不清等症状,医院接受治疗。对付这类细菌,抗生素治疗有效,但一定要尽早,否则在体内产生大量毒素后,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就差了。
友情提示
外出海钓请一定必备药品
安全出行
诸位钓友外出海钓,切记安全第一,最后,预祝各位钓友满载渔获,平安而归!
初期白癜风能治愈吗北京哪家治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