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例剖析]
下列关于铝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铝很难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B.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电子
C.铝制餐具可以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食物
D.等物质的量的铝失电子比镁多,其还原性更强
×错解A、C或D
解析:A.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是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内部金属被氧化,不是很难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故A错误;
B.Al位于周期表中第3周期第ⅢA族,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电子,故B正确;
C.铝制餐具表面的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易与强酸、强碱反应,所以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食物,故C错误;
D.物质的还原性与失去电子数目多少没有关系,与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如Al失去3个电子,Na失去1个电子,但还原性Na比Al强,故D错误;
故选:B。
√正解B
易错点津
1.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都生成H2,这是Al区别于其他金属的特性。
2.酸、碱液可直接侵蚀铝的保护膜及铝本身,因此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期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
3.铝能与氧气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起着保护内部金属的作用,所以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
4.两性化合物是指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如Al2O3、A1(OH)3等。有些物质,如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等)、弱酸的铵盐[如(NH4)2S等]等,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但不能将它们称为两性化合物。
5.铝虽然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但从反应实质上分析,铝和强碱溶液的反应是铝先与强碱溶液中的水反应(OH-此时未直接与铝反应),然后生成的A1(OH)3,再与碱反应,故铝不是两性物质。
6.制A1(OH)3是用铝盐[如AlCl3、KAl(SO4)2]与氨水反应,而不能用强碱。因为若用强碱,加碱少,Al3+沉淀不完全;加碱多,沉淀又会部分溶解。
你学会了吗?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难溶于水,不跟水反应,所以它不是对应的氧化物B.因为是金属氧化物,所以它是碱性氧化物C.能跟所有的酸、碱溶液反应D.能跟强酸(或强碱)溶液反应1.答案:D解析:A项,是对应的氧化物,错误;B项,金属氧化物不一定就是碱性氧化物,如等,是两性氧化物,错误;C项,不与弱碱反应,只与强碱溶液反应,错误。2.某同学将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至熔化,发现熔化的铝并不滴落,而是像有一层膜兜着。下列有关该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兜着液体的这层膜是氧化铝B.该实验说明了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C.铝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物保护膜D.铝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即使加热到熔化也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答案:D解析: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形成氧化铝薄膜,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故加热时,铝熔化但不会滴落,D错误。3.双羟基铝碳酸钠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抑酸剂,其化学式是。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属于两性氢氧化物B.该物质是和的混合物C.1mol最多可消耗3molD.该药剂不适合于胃溃疡患者服用3.答案:D解析:既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是两性化合物,该物质和酸反应有气体生成,A不正确;该物质是纯净物,B不正确;C不正确,最多消耗4氢离子;由于和酸反应生成,所以该药剂不适合于胃溃疡患者服用,答案选D。4.下列关于铝及其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A.明矾可用作净水剂和消毒剂B.利用铝热反应可冶炼高熔点金属C.铝可用作包装材料和建筑材料D.氢氧化铝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4.答案:A解析:明矾能电离出,水解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杂质,故明矾可作净水剂,但不能作为消毒剂,A错误;铝热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于冶炼高熔点金属,B正确;铝表面易形成氧化膜保护层,不易被腐蚀,铝还具有易加工、质轻等特点,所以可用作包装材料和建筑材料,C正确;氢氧化铝能中和胃酸,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D正确。5.下列关于铝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铝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存在于地壳中B.铝制品在空气中有很强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很稳定C.氧化铝是离子化合物,其晶体中离子键很强,故熔点很高,可用作耐火材料D.熔化的氯化铝极易导电,和大多数含卤素离子的盐类(如氯化钠)相同5.答案:C解析:A.地壳中含有最高的元素是O元素,铝化学性质活泼,在地壳中以化合态存在,故A错误;B.铝化学性质活泼,但铝表面容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对内部的金属起到了保护作用,在地壳中含量高,冶炼工艺简单,铝制品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故B错误;C.氧化铝是由钠离子与氧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离子键很强,熔点很高,用作耐火材料,故C正确;D.氯化铝属于分子晶体,熔化的氯化铝不导电,和大多数含卤素离子的盐类(如氯化钠)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C。6.把2.7g铝投入mL3mol·L-1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再滴入1mol·L-1的盐酸溶液mL,其结果错误的是()A.溶液显酸性B.得到澄清透明溶液C.得到浑浊溶液D.溶液中铝元素有两种微粒存在形式6.答案:B解析:2.7gAl的物质的量为=0.1mol,n(NaOH)=×10-3L×3mol?L-1=0.3mol,铝与NaOH发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0.10.10.1mol铝完全反应,消耗氢氧化钠0.1mol,氢氧化钠过量,剩余NaOH的量为0.2mol,产生NaAlO2的量为0.1mol,滴加盐酸,n(HCl)=×10-3L×1mol?L-1=0.4mol,发生NaOH+HCl=NaCl+H2O,0.20.2剩余HCl的物质的量0.2mol,然后发生,0.10.20.1然后发生Al(OH)3+3H+=Al3++3H2O,0.10.1盐酸不足,完全反应,氢氧化铝还有剩余,A、根据上述分析,溶液中有AlCl3,AlCl3为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故A正确;B、根据上述分析,氢氧化铝还有剩余,得到浑浊溶液,故B错误;C、根据B选项分析可知得到浑浊溶液,故C正确;D、铝元素存在Al(OH)3和Al3+两种形式,故D正确;故选:B。7.取两份铝片,第一份与足量盐酸反应,第二份与足量烧碱溶液反应,标准状况下均产生5.6L气体,则两份铝片的质量之比为( )A.一定为1∶1B.可能为2∶3C.一定为3∶2D.可能为1∶67.答案:A解析:酸碱均足量,则Al完全反应,且生成气体相同,则H得到电子数相同,可知Al失去电子相同,即参加反应的Al相同,两份铝片的质量之比为1:1,故选A.8.将5.1g镁铝合金投入mL2的盐酸中,完全溶解后再加入4的NaOH溶液,若要生成的沉淀最多,则应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是()A.mLB.mLC.mLD.mL8.答案:B解析:分析题意,涉及的反应步骤可用以下流程表示:
由此可知,当、完全沉淀时,溶液中只存在和,且物质的量相等,则有
9.氢氧化铝[]受热易分解,产生水并吸收热量,故可用作阻燃剂;能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是药物“胃舒平”的主要成分之一。实验室制备的方法为,通常不选用NaOH溶液。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氢氧化铝的热稳定性好B.胃舒平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氢氧化铝可灭火的原因之一是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D.实验室不用NaOH溶液制备是因为NaOH会与反应9.答案:A解析:氢氧化铝受热易分解,所以氢氧化铝的热稳定性差,A项错误;“胃舒平”中含有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项正确;氢氧化铝受热易分解,产生水并吸收热量,能够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因此可以用于灭火,C项正确;,故实验室不用NaOH溶液制备,D项正确。10.某化学实验小组对含有Al3+的未知溶液进行了如下分析:(1)滴加少量NaOH溶液,无明显变化;(2)继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3)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白色胶状沉淀明显减少。该实验小组经定量分析,得出如图所示沉淀的物质的量与滴加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未知溶液中至少含有3种阳离子B.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1C.若另一种离子为二价阳离子,则a=10D.若将最终得到的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其质量一定为6g10.答案:D解析:从题图可以看出,开始无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有H+,产生的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溶液中至少有两种能与OH-反应的金属离子,A正确;溶解氢氧化铝消耗的氢氧化钠是10ml,而氢氧化铝的物质的量是0.05mol。则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是5mol/L的,选项B正确;另外一种沉淀的物质的量是0.15mol,则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60ml,而生成氢氧化铝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30ml,所以a=10,选项C正确;由于不能确定沉淀的中金属元素,因此不能确定最终沉淀的质量,选项D不正确;故选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