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也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
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chǔ)的本义是止息,唐代学者孔颖达曰: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暑天止息,秋凉将至。
处暑后,地气阳热降于地下,天气始觉凉爽,万物积蓄能量。
天人相应,在人身表现为皮肤稍觉凉意,胃间阳气始足,脉亦渐实,精神强健。
天气肃降,对应人体,皮肤清爽,大便通畅。人体阳气渐渐收敛、沉降,易秋乏,养生应顺应天时,开始「秋冬养阴」了。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早秋曲江感怀》白居易,此时能略微感受到秋意了,天空高远,凉风偶起。
一候 鹰乃祭鸟
鹰开始捕杀鸟类,并不立即食用,与人用食物祭祀先祖相似。
二候 天地始肃
肃,有衰落的意思。阴气渐盛,气温下降,天地间开始有肃杀之气。
三候 禾乃登
禾是谷类植物的总称,此时节五谷丰登。
处暑之后,阳气敛降,万物得根,是人体始蓄养强健之时。可艾灸足三里以养脾气。脾气足,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晚上睡觉要盖好腰腹,经常将双手掌心搓热,按摩肚脐,可避免寒气直侵脾胃。
若防护不当,比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者年轻爱美的女孩穿露脐装,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
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而呕吐,如果天长日久,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部位,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
处暑时节,天气肃降,痰湿、湿热的人,身体容易燥金郁表,内热不出。
这时候适宜外出运动,使内热宣达。动则生阳,身体寒凉的人也适合运动,但需要注意不可过量,微微出汗即可。
秋燥口渴的人,可以泡一点清润的白茶、普洱饮用,化痰润燥,解郁轻身。
另外,每日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春夏养阳,以养阳之生长,秋冬养阴,以养阴之收藏。时至处暑,暑去秋来,正是该养阴的时节。
秋来很多人都容易掉头发,平时多吃黑芝麻、黑豆、核桃、桑葚干等食物,补肾固肾,乌发养血。
秋季尽量多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室内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
绿萝这类叶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养在卧室内,使空气湿度保持在最佳状态。客厅适宜养植常春藤、无花果、猪笼草等。
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变化开始明显,肠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热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就会随之降低。
这时候容易出现一些肠胃病,加之饮食不当,这种不适的情况还会进一步加重,因此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谨慎。
一汤:豇豆空心菜豆腐汤
豇豆、空心菜都有祛湿的作用,再加点老豆腐,做个豇豆空心菜豆腐汤就不错。
这个汤清热祛湿、健脾胃,很适合这个季节食用,在接下来的半个月到一个月之间都可使用。
二粥:薏米粥+红豆茯苓粥
15克薏米和50克大米煮粥,每天早晚喝一碗,比起喝冷饮和辛辣刺激性食物,薏米粥能让肠胃更舒服。
红豆茯苓粥同样能起到清凉解毒、健脾利润的效果,假如几块排骨,最适宜给“一夏无病三分虚”的人们补补。
三瓜:冬瓜+苦瓜+丝瓜
冬瓜汆丸子是一道很美味,同时也是很适合这个季节的菜品。
猪肉本身就具有润燥的作用,冬瓜很利尿,同时营养丰富,弥补因夏天天气炎热食欲下降而带来的营养摄入不足问题。
处暑寄语:处暑时节,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令,它浓郁而沉净,热烈而清新。
此刻,不妨敞开怀抱拥抱大好的秋光吧,让我们满怀希冀,一路欢笑,一路高歌,去迎接下一站的精彩!
文/麦芽儿图/苏子校/李正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