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灼热和烧心是因为胃酸分泌过多吗

北京什么白癜风医院好 http://m.39.net/pf/bdfyy/

消化不良、食管返流引发的胃灼热和烧心,是现代人常见的胃部疾病之一。会引发这些症状和我们的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此外,基因、妊娠、衰老、肥胖也都有可能会导致这些症状,黄体酮和雌激素也可以舒张下食道括约肌,增加胃食道逆流的几率。

大多数的胃灼热患者都表示该疾病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影响他们享用自己喜爱的食物。而且如果不及时治疗,慢性胃食道逆流的问题就会严重损伤食道内壁,导致慢性食道炎症,并增加患上食道癌症的风险。

正如前文所说,我们的胃部会分泌胃酸(一种强酸),帮助我们更好的消化食物,同时杀死外来的细菌或病毒。为了不被分泌的胃酸所腐蚀,胃部本身有一层强大的粘膜,但是我们的食道和口腔粘膜并不能阻隔强酸的腐蚀。

因此,当出现胃食道逆流问题时,我们在进食之后会感觉到前胸(心脏附近)和喉咙处有明显的灼烧感。

研究调查显示,44%的美国人口每个月至少经历一次烧心,7%的人每周就要经历一次。传统治疗胃食道逆流的方式是给患者服用抑制胃酸或中和胃酸的药物,以缓解其烧心和胃灼热的症状。因为传统观念认为,之所以为出现胃酸反流,是因为机体分泌了过多的胃酸导致它们回流到食道中去。因此很多药品商家打出的宣传口号就是:“只需一粒,即可长效抑制胃酸”。

但是它们都没有意识到,传统医学治疗胃食道反流的“抑酸”理论是有重大缺陷的。

首先,胃食道逆流的发生概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加的,可胃酸的分泌量却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减少的。

在生活里,胃食道逆流更高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胃酸分泌能力逐步减弱的老年人中。如果按照胃酸分泌过多导致食道逆流的理论,那出现相关病症的高发人群应该是青少年,而非老年人。

事实上,胃食道逆流出现的时候,除了烧心的感觉以外,往往还伴随着胃胀、过量气体或打嗝等消化不良的问题。因此,在相信“抑酸”理论之前,我们需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过量的胃酸可以有效的回流到食道,却无法顺利消化食物呢?

很重要的一点是:胃酸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来折磨我们,它在我们的消化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胃酸可以帮助我们消化和吸收很多重要的营养素

如:蛋白质、矿物质(包括铁、铜、锌、钙)、维生素B12和叶酸等。

胃酸通过调节PH值和触发胃蛋白酶的分泌来达到这一目的,如果胃酸分泌不足的话,我们就无法从摄入的食物当中摄取营养从而保持健康。如:蛋白质、矿物质(包括铁、铜、锌、钙)、维生素B12和叶酸等。

举例来说:胃蛋白酶是蛋白质最初消化时需要的酶,在消化进程中,胃酸可以触发胃蛋白酶的分泌。如果胃酸分泌不足,蛋白质就不容易被分解为氨基酸和多肽,导致必需氨基酸的缺乏。

因此,如果长期胃酸分泌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可能会引发贫血、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和抑郁症等很多其他问题。

另外,一些没有被完全消化的营养素,如果以较大分子的形态进入血液,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将其视为“入侵者”而不是营养素,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导致食物过敏的问题增加。但如果胃酸分泌过多的话,很可能会对胃部粘膜造成腐蚀引发溃疡,不过这种情况是非常罕见的。

胃酸可以防止细菌和真菌过度生长

大部分的细菌不能在高酸性环境中存活很长时间,虽然细菌大量存在于胃肠道的低酸区域,如:食道、口腔、小肠和大肠中,但胃几乎呈现无菌状态。

当胃酸屏障开始瓦解时,小肠中的细菌就会开始上移来入侵胃部,而从口腔和鼻腔进入的细菌也没有办法被杀死。通过这两种途径进入的细菌大多数是良性的,它们可能会干扰某些营养素的消化,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引发腹泻、便秘或胃痛等症状。但一些微生物,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疾病甚至是死亡。

因此事实上,大部分人出现胃食道逆流的原因不是胃酸分泌过多,而是胃酸分泌不足以及下食道括约肌松弛!

下食道括约肌相当于一个闸门,当食物经过食道进入胃部后,这个闸门会被关闭以防止食物和胃酸回流。如果这个闸门状况良好的话,即便胃酸分泌量比较大也不会出现回流的问题,可如果这个闸门失控了,即便胃中只分泌了少量的胃酸也会发生回流。研究人员发现,对于GERD患者而言,他们的下食道括约肌会出现松弛的问题。

如前文所说,目前市面上的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胃酸或中和胃酸来缓解症状,通常大家都会认为它们是安全有效的。但是抑制类药物通常可以阻断90%以上的胃酸分泌,以达到没有胃酸可以反流进食管的目的。而中和类药物,通过中和进入食道的胃酸来减轻症状,它们都无法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会给身体造成如下危害:

这些药物破坏了自然的胃肠环境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抑酸剂是安全的,但大量的研究显示:长期低水平的胃酸会造成消化不良、吸收不良和营养不良的问题,从而增加我们患上其他疾病的风险。

这些药物提供的作用是暂时的

如上文所说,无论是胃酸抑制剂或是胃酸中和剂,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们只有在患者服用药物的时候才会产生作用,一旦停药患者就又会遭受烧心或胃灼热的困扰。

因此,很多人长达几年甚至是十几年服用该类药物,而很多胃酸抑制剂的副作用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会显现出来,与副作用相关的临床实验可能仅仅持续了数月。一旦临床试验结束,FDA批准药物使用之后,关于副作用的监测就会变得相对随意,几乎取决于医生是否愿意不愿其烦的提交相关报告。如果副作用不是立刻或明显的与肠胃及消化功能相关,它可能永远都不会被报道。

可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胃酸抑制剂都有着潜在的不良影响,如:哮喘、过敏、皮肤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失眠、骨质疏松症和抑郁症等。

想要真正的摆脱胃食道逆流的困扰,我们应该做的不是缓解症状,而是去解决根本问题。

正如前文所说,造成胃食道逆流的根本原因是胃酸分泌不足和下食道括约肌松弛,想要解决根本问题,我们就应该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进行压力管控(压力可能会导致括约肌松弛)、适量补充胃酸,如:盐酸甜菜碱和盐酸谷氨酸,以及消化酶,如:胃蛋白酶等。

当你消化不良的相关症状开始消失时,胃食道逆流的问题也会开始逐渐消失,受伤的下食道括约肌也能够慢慢自我修复。了解会引发胃食道逆流的更多具体原因,可以帮助我们去进行规避:

■避免过多糖、不健康的油脂、刺激性饮品,如:咖啡、茶、酒精等摄入,因为它们都有可能会造成下食道括约肌异常。

■辛辣食物、碳酸饮料和咖啡会进一步刺激已经发炎的肠道粘膜。

■控制乳制品摄入量,研究显示:对乳蛋白过敏或乳糖不耐受的人减少乳制品摄入后,胃食道反流的问题会明显改善。

■避免暴饮暴食,过量食物也容易引发胃食道反流。

■一些药物会造成下食道括约肌的松弛,如:治疗哮喘的支气管扩张剂、非甾体抗炎药、某些类型的降压药、抗焦虑安定药、麻醉性镇痛药、硝酸甘油等。

■一些药物会直接刺激肠道粘膜,引发烧心、溃疡、肠漏等问题,如: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四环素、氯化钾片等。这些药物给肠道带来的刺激相对是比较严重的,应该慎重使用。

■一些增加腹内压的运动会迫使食物通过下食道括约肌,如:弯腰、举重等,尤其是在腹部饱胀的情况之下需要避免。

■怀孕期间更容易出现胃食道逆流的问题,因为胎儿会压迫整个上消化道。

■仰卧和侧卧时发生胃食道逆流的可能性比直立时更大,这是由于重力的作用。因此很多严重的胃食道逆流往往发生在睡眠期间。

可能会引发胃食道逆流或下食道括约肌松弛的食物及药物

本文作者

Cindy张安彤

3HFIT—SNC运动营养咨询师课程讲师

3HFIT课程开发主创人员

延伸

3HFIT作为国内顶尖的教练权威认证职业规划机构,着眼于私人教练未来的职业道路,开设了《3HFIT运动营养咨询师(3HFITSportsNutritionConsultantCertification》证照课程,旨在帮助更多学员把掌握的营养知识转化为职业储备!

年1月,经过国际继续教育与培训资质鉴定委员会IACET(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ContinuingEducationandTraining)鉴定核准,3HFIT-SNC运动营养咨询师课程成为国际认证课程。

了解更多运动营养咨询师信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akc.com/yfhl/105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