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做一个吃货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

江西菜历史悠久,菜系丰富,且以南昌、九江、鄱阳湖、景德镇等等地区分流派细化构成。提到江西菜,饕餮们随口就能说出几道,其实,除了这些“出师名门”的江西菜,江西的小吃也毫不逊色。江西小吃在地域上同样也有很明确的划分,如九江的茶饼最精致美味,景德镇的清汤泡糕最有名,铅山烫粉的出名则得益于产自当地的优质大米。

南昌米粉

是江西省南昌地区名产。江西是鱼米之乡,盛产大米,因此也有很多大米做的食品,其中米粉是老百姓日常主食。久负盛名的南昌米粉,具有洁白、细嫩、久漂不烂、久炒不碎的特点。南昌米粉历史悠久,主要制作原料是优质晚米。要经过浸米、磨浆、滤干、采浆等多道工序。吃法也方便、简洁,可以凉拌米粉、炒煮米粉,放入姜沫、蒜沫、麻油、酱油、葱花、咸菜沫、最不可少的是南昌人喜欢的辣椒和胡椒粉。

瓦罐汤

完全采用民间传统煨汤方法,以瓦罐为器,精配食物加以天然矿泉水为原料,以硬质木炭火恒温传统式六面受热,煨制达七小时以上。终于演译成倍具民间传统特色又合乎现代人口味的美食。瓦罐之妙处在于土质陶器,秉阴阳之性含五行之功效,久煨之下原料鲜味及营养成分充分溶解于汤中,其味鲜香淳浓,食后令人久而难忘。

米粉蒸肉

南昌人每年立夏前后都喜欢蒸上一碗米粉蒸肉,据说立夏日吃了不会生痱子。人们把大米加八角、桂皮等香料炒熟后研磨成粉,将五花肉切成厚片浸渍上辣椒油、酱油,再加白糖、料酒、味精等调味品,然后倒入米粉拌匀,再将粘满米粉的肉一片片叠在碗内,上笼蒸熟至烂,吃时将肉扣在盘内即可。有的在肉内又拌入适量豌豆,使菜有粉香,又有碗豆清香,荤素鲜腻,别有风味。

饺子粑

是景德镇有名的小吃,源自都昌,历史上,许多都昌人移民到景德镇,景德镇号称“都昌人的码头”,都昌人不但影响了景德镇的语言和文化,也把美食带过去,饺子粑就是其中之一。一般景德镇人都把饺子粑当早餐和夜宵吃。薄薄的皮包上各种各样的馅再放到蒸笼里面一蒸,香,透过皮里面的馅都可以隐隐约约的看到了。当然也有蒸完了以后再用油小炸一下,风味而又不同。

饺子粑

分为辣馅和不辣馅。辣的一般是用萝卜丝配上辣椒成馅,利用韭菜豆腐或韭菜鸡蛋做馅的是不辣的。另外,还有豆干,豆芽馅的好多种配馅方式,种类各异,全凭个人喜好了。如果你不太会吃辣,第一次去吃的话就一定要记清楚,说清楚是要不辣的,不然以景德镇人的口味,会让你辣到流泪。

牛肉炒粉

是江西省一道汉族名菜,牛肉含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而米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及酵素等。江西人吃米粉,有着久远的历史文化。

碱水粑

由于碱水粑的制作工艺都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因此仅作为地方特色小吃的形式而存在,多在江西一带(例如:景德镇、婺源、吉安)景德镇人最喜欢吃的小吃包括冷粉、饺子粑和碱水粑,其中冷粉和饺子粑几乎是每个早餐店里的必备食品,而碱水粑都会被好客的镇巴佬当作招待外地客人的最佳小吃。

三杯甲鱼

是江西省汉族小吃,以脚鱼,猪油等原料制成,其味香浓醇,原汁原味。先将甲鱼斩去头,放入沸水锅内烫片刻捞出,用清水刮净白膜和粘液,用刀沿鱼背壳四周剖开,取出内脏洗净,剁成2.5厘米见方的块。然后将脚鱼盛入砂钵内,放入猪油、酱油、甜酒娘、葱结、姜块,加盖用旺火烧沸后,移置小火上,焖至酥烂,然后上旺火收稠卤汗取出葱结、姜块,放入味精,撒上椒粉,淋上麻油装盘即成。特点:味香浓醇,原汁原味。

藜蒿炒腊肉

属赣菜系豫章菜一支,为江西南昌的一道传统名菜,其主料为藜蒿和腊肉,因其脆嫩爽口,醇香柔润,已入选“十大赣菜”之中。每年藜蒿上市的时候,正是环鄱阳湖一带家家户户晒腊肉的时候,鲜嫩的藜蒿和香喷喷的腊肉可以一直吃到3月份。等藜蒿老了,腊肉也吃完了,这个美食就要等到来年。也许正是要期待一年,才使得人们更加垂涎。

鱼饼

是一道汉族传统名菜,历来以浙江温州鱼饼、江西赣州鱼饼和广东顺德鱼饼最为有名。顺德均安鱼饼肉质鲜嫩、鲜而不腥、低脂肪,营养极为丰富,鱼饼色泽金黄,具有香、滑、爽、嫩、鲜的特色,是下酒下饭之佳肴,令人“食过番(再)寻味”。

鳅鱼钻豆腐

是南昌的一道传统名菜,又名,貂蝉豆腐、汉宫藏娇,据传这菜名是清朝美食家袁枚想象而所撰。泥鳅在热汤中急得无处藏身,钻入冷豆腐中,结果还是逃脱不了烹煮的命运。据解释,此雪白晶润的豆腐象征貂蝉的冰清玉洁,泥鳅则可比董卓之狡猾,但终于逃脱不了司徒王允为他设计的命运。王允利用貂蝉让吕布除了董卓,这菜也是利用豆腐烹饪了泥鳅,袁枚的想象也很入理、恰当。从烹饪的角度来看,这道菜的确制法特别,味道很好。经厨师几经改进,已成为筵席饮宴上的名菜。

白糖糕

是江西一道历史悠久的点心,起源于明清时期的南昌,到民国时代,这种白糖糕已是南昌街头巷尾各大茶铺常备的佐茶食品,被誉为“江西五大传统名点”,其特点香韧、柔软、洁白,其表面沾有江西独特的冻米粉和糖份混合物,风味独特,是深受江西地区民众喜爱的传统糕点。白糖糕,有多年的历史,其特点香糯、柔软、洁白,其表面沾有江西独特的冻米粉和糖份混合物,吃时别有一番风味。

高岭土煨肉

是景德镇的名菜,也是有名的赣菜。“高龄土煨肉”源自该处矿工用高龄瓷土泥和荷叶包裹土猪肉,用炭火煨烤而成,因其香味悠浓,味道鲜美,流传至今。高岭位于景德镇市东北40公里处,宋元以来,因出产陶瓷原料瓷土而闻名天下。故国际上将陶瓷原料瓷土皆命为“高岭土”。数百年来,大规模瓷土开采,留下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人文古迹,是国际陶瓷文化圣地。

瓷泥煨鸡

是景德镇的传统名菜,这道菜鸡身完整、色泽诱人、鸡肉鲜嫩、酥烂飘香、食不嵌齿。此道菜品的由来是,相传清代时,景德镇的瓷工喜好将嫩鸡去毛、破腹后,在鸡腹内填满猪肉末及生姜、葱花、麻油、食盐之类的佐料,再用荷叶包扎好,然后将绍兴老酒淋入瓷泥中,拌匀后,最后用含酒的瓷泥将嫩鸡及荷叶团团裹住,将鸡埋入刚开窑的热窑内的塾渣中,煨烤十个钟头左右,便可取出。剥去瓷泥与荷叶,即可食用。

油条包麻糍

是乐平民间小吃,将新鲜滚热的麻糍平铺在两根或数根刚炸好的油条上,洒上白糖和熟芝麻,再将油条对折,形成油条包麻糍,然后放在白糖和熟芝麻上一滚即可食用。油条包麻糍吃起来香甜可口,老少皆宜,既有油条的香脆,又具麻糍的香甜。将两者合理搭配可谓相得益彰,此小吃始于何年,无人知晓,但历经长久,风靡不衰。

乐平桃酥

是景德镇的著名小吃,,以其用料讲究,制作精良、酥松可口、营养丰富等特点,先后荣获省优、部优和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银奖等8项桂冠,被海内外食品专家誉为“中国桃酥王”。

塔前糊汤

是江西乐平市最为著名的小吃,塔前糊汤源于清末年间,它以其诱人的香味、美味的口感以及具有开胃、消食、醒酒等功效而被作为饭席的必备汤品,同是也享有“塔前糊汤,百米飘香”的美誉,是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保健汤、可口汤、舒心汤。塔前糊汤,源于清末年间,它以其诱人的香味、美味的口感以及具有开胃、消食、醒酒等功效而被作为饭席的必备汤品,同是也享有“塔前糊汤,百米飘香”的美誉,是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保健汤、可口汤、舒心汤。

龙姣瓜子

是景德镇当地有名的特产,源于一位叫龙姣(女)的老人之手,吃在嘴里,香在嘴里,有两种口味,甜、辣。选用最上乘的西瓜子为原料,经过人工精选后,以丁香、肉豆蔻、白果、八角、茴香、甘草、香叶、大料等具有特殊功能和香味的药食同源中药材为香幸料,对其进行科学复配,采用现代和传统工序相结合经八小时煮制而成。

冷粉

是江西景德镇传统的汉族名吃,冷粉虽然很多地方都有,但是景德镇用的冷粉不一样,粉条比较粗,大概半径有0.5厘米左右(相当于普通筷子的粗细)。其制作简单,风味独特,物美价廉,备受当地人的喜爱。

腌菜炒碱水粑

是景德镇的传统菜肴,碱水粑为大米磨浆用天然碱水制成的一种糍粑,腌菜炒碱水粑香味浓郁,油而不腻,碱粑韧而爽口,用作点心或下酒均宜,颇受当地人民喜爱。将碱水粑切成薄片,放进热锅内炒去水份后,起锅入盘。炒锅烧热后,下猪油,再下牛肉丝,炒动,待牛肉丝转色时,即加入腌菜、冬笋丝、红椒丝、木耳、碱水粑,连连翻炒后,下酱油和清汤,待碱水粑入味时,下青蒜段,至熟止。

辣炒田螺

是江西萍乡传统的汉族名菜,属于赣菜。田螺淘净入炒锅用水烧沸捞起,去头部包壳。炒锅下油烧至五成熟,下干辣炒呈棕红色,再下花椒、姜米、蒜米、豆瓣炒至香。下田螺翻炒,下味精、料酒、精盐、白糖、酱油以大火不停翻炒,待田螺入味起锅装盘,撒上熟芝麻、葱花即可上桌。

安源火腿

是江西安源特产,选用肉质鲜嫩的羊肉、猪肉作原料,以农村的传统工艺,通过腌、熏、烤三个主要加工环节,结合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加工,绝不含防腐剂和色素。其色、香、味、形俱佳、且肉色红润。其色、香、味、形俱佳,且肉色红润、香味独特,是您招待贵宾、庆贺节日的上等佳肴。

齐云山南酸枣糕

产自“中国南酸枣之乡”崇义县,原料采自原始森林的百年南酸枣树所结野生南酸枣果,结合传统古朴的加工技术,充分保留了天然野生的风味和原始森林的清香,入口由酸而甜,纯滑柔韧,风味独特,野趣盎然。南酸枣又名五眼果,自然野生,为南方特有。成熟时呈椭圆形、金黄色,滋味酸中带甜,是原生态的果实。

山药百合兔肉汤

是江西萍乡传统的汉族名肴,属于赣菜。先将兔肉洗净,切成小块,然后与山药、百合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水及生姜、料酒等调味品,大火烧至汤沸,转用文火炖1小时左右,加入少许葱、盐、味精调味即成。

辣子炒薰肉

是萍乡传统菜肴,俗语讲“江西人辣不怕,辣在萍乡”。因为毗邻湖南的关系,萍乡人在吃辣上煞是生猛,据说连水蒸蛋都要放辣椒末。辣子炒薰肉则是典型的辣菜,但辣味补给到了薰肉身上,使薰肉香的抒发更加酣畅浓烈。

萍乡花果

是江西萍乡传统的名点,它是由柚子、桔子、辣椒、冬瓜、南瓜、萝卜、马铃薯、刀豆、藕、木瓜、地瓜、青菜梗、鹅明豆等四时果蔬的根、叶、茎、花、果实经过(选料、洗净、切叠、挤压、雕刻、编织、水浸、烫煮、保色、定形、糖腌、烘烤)十道工序手工精制而成,它集“色”和“香”于一体,色泽鲜艳,花纹别致,味道甘美,营养丰富。视之有剪纸、雕塑之美,食之有香甜可口之味,且具健脾开胃、止咳化痰等功效,是宴会待客、馈赠贵宾的珍贵礼品。花果一般由有柚子皮,莲藕制成。

莲花血鸭

赣湘边界莲花县的传统名菜,属赣菜系萍乡菜一支,现在莲花血鸭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而以这道菜命名的酒家、菜馆,已经遍布天南地北。在莲花,莲花血鸭是家家爱吃,人人喜欢。这道菜选用本县土生土长的鸭子,加上当地的上等茶油、米酒、红辣椒,经过本地厨师精心烹调,色美味香,鲜嫩可口。年长日久,“莲花血鸭”在该县已变成了一种饮食文化,不管城镇还是乡村,人们时不时杀只鸭打牙祭。城乡所有的餐馆,主打菜必定是“莲花血鸭”。外地客人来莲花,首选的也是这道特色菜,因为“途经莲花不尝鸭,简直让人笑掉牙”。

蕨根粉煮鳝鱼

是江西萍乡的汉族传统名菜,属于赣菜。此菜鳝鱼柔嫩,滋味香辣。蕨根粉煮鳝鱼可谓是最流行的一道菜,便宜量足,有助于消化。小餐厅里有那么几道被点到的菜,蕨根粉煮鳝鱼应该算做一菜,还有很多的家常菜也经常吃。

桂花茶饼

是江西九江传统名点,为江西四大糕点之一,它选用当地茶油、本地麦面、坡地黑芝麻、百年桂花为主要原料制成,茶饼呈金黄色,皮薄如纸,具有“小而精,薄而脆,酥而甜,香而美”的特色。江桂花茶饼起源于唐代,运用传统配方制成,具有皮脆馅酥、香甜爽口等特点。

豆参煮鱼头

是鄱阳湖地区的特色菜,说是特色,其“色、香、味、形”真是上品。说是地方,主要限于鄱阳湖区,以都昌为最佳。说是百姓,在鄱阳湖区的人没吃过的,很少。为何?主要是二种主料的影响。一者,豆参。俗话说:参为难得之宝。东北山中有人参,汪洋大海里有海参,殊不知在江南水乡的都昌县南丰、芗溪、万户等地,还有一种豆参。它用大豆制成,长约三寸,色泽金黄,体形溜圆,清香可口,富含营养,可谓食中珍品。

米饺俗称包心粑

又称米粑。是江西鄱阳的汉族传统名点。以大米为原料做成皮,五花肉做成馅的饺子。作为地道的都昌人应该对它不会陌生。每个节日都昌县人都会去做饺头粑,另外当小孩百日的时候,都昌传统是会讨米做粑的,米粑吃法各异,而且都百吃不厌。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做米饺。鄱阳的米饺现在已经是评为江西特色美食。

南峰豆参

是九江都昌县的传统名产,它用大豆制成,长约三寸,色泽金黄,体形溜圆,清香可口,富含营养,可谓食中一珍。南峰豆参保持了大豆中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且熟食绵软,是老幼咸宜的佳品。豆参可以单独成菜,菜形美观,口味独特。尤其是和鸡、肉、鱼等一同炆煮,它饱吸高汤浓汁,浑身水亮,一口咬下,热汤四溢,绵软如絮,鲜香满口,令人不愿辍筷。都昌名菜鲇鱼炆豆参,就是用南峰豆参和鄱阳湖中肉质细嫩的鲇鱼炆煮,味道异常鲜美,凡是来都昌的客人都喜欢品尝的的佳肴。

石鱼炒蛋

是庐山地区的特色菜肴,以庐山特山的石鱼为主料制成,营养丰富,色泽鲜黄,味鲜嫩,柔润爽口。将石鱼用温水加黄酒浸泡沥干水分,加打散的鸡蛋拌匀,佐以香葱、盐、味精,用热油快炒,滴黄酒,装盘即可。

九江茶饼

又名浔阳楼茶饼,是江西省九江地区汉族名小吃,起源于沿江,繁荣于明清时期,九江市、以及星子县皆盛产;昌盛于现代,年6月9日朱总理品尝九江茶饼后,将九江的茶饼带回北京。亦为贡品。九江茶饼是江西四大糕点之一,采用传统配方;它选用当地茶油、本地麦面、坡地黑芝麻、百年桂花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研制而成。宋朝诗人苏东坡曾赋诗赞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其色泽金黄,具有小而精,素以薄而脆,酥而甜,香而美的特点。由于散发着茶油的清香,丹桂的芳香及纯碱、苏打的奇香,故被人们称为“四香合一”的茶食精点。其营养丰富,易消化,老少皆宜,久食易色。

九江桂花酥糖

是九江的传统名产。它选用富强粉,白麻仁,白砂糖,饴糖及糖桂花为原料,精制而成。其色乳白,质地细嫩,具有骨脆、麻香、油润、甜爽、香醇等特点;并且有润肺、健胃、止咳的功效。是一种深受游客,尤其为妇孺老幼所喜欢的风味食品。

蛋白翘嘴鱼

关于这道菜肴有一个浪漫的传说。当年七仙女下凡来到新余,见到新余的秀水青山,非常喜欢,流连忘返。于是她们相约每年下凡嬉戏一次。第三年的时候,她们嬉戏完后准备返回天庭,突然闻到湖边茅屋里飘来一阵阵诱人的香味。众仙女跟着香味走进茅屋,屋内空无一人,香气是灶上蒸笼里蒸好的翘嘴鱼里散发的。众仙女按耐不住正欲品尝,忽然听到脚步声,情急之下,仙女碰翻了灶边摆放的鸡蛋,蛋汁和蛋黄流到了蒸笼里,仙女匆忙离去。结果加入了鸡蛋的翘嘴鱼洁白嫩滑,美味无比。当然,仙女与董永喜结良缘也是因这道菜而起了。

仙女之吻

是江西新余市仙女湖畔的传统名肴,属于赣菜,具有香辣、质酥、色美、味绝的特点,于年被评委“20道江西精品赣菜”之一。七仙女下凡与新余男子董郎结为夫妻后,相亲相爱,两人在仙女湖畔过着男耕女织的平凡生活。直到有一天,玉皇大帝发现了仙女在凡间私定终身,龙颜大怒。于是派了天兵天将捉拿七仙女回天庭。七仙女恳请天兵天将让她为心爱的人做完最后一顿饭,七仙女将自己对丈夫的不舍,对人间的留恋之情全部融入到这道仙女之吻中。

八戒戏凤

是江西新余当地的传统名菜,此菜以土猪肉和土鸡为原料,故名曰八戒戏凤。因八戒戏凤具有农家味浓、鲜香、滑嫩的优点,而被列入“20道江西精品赣菜”之一。八戒戏凤运用新余罗坊镇农家无饲料喂养的土猪肉和土鸡为原料,故名曰八戒戏凤。此道菜肴农家风味浓重,精选三层土猪五花肉,再用稻草烙毛,用柴火煨烂后,再用肉汤将鸡块煨透,鸡与肉汤的美妙结合彰显出地道的农家原始风味。

香辣牛蛙

是一道江西的汉族名菜,属于赣菜。牛蛙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味道鲜美。每克蛙肉中含蛋白质19.9克,脂肪0.3克,是一种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营养食品,备受人们的喜爱。牛蛙还有滋补解毒的功效,消化功能差或胃酸过多的人以及体质弱的人可以用来滋补身体。牛蛙可以促进人体气血旺盛,精力充沛,滋阴壮阳,有养心安神补气之功效,有利于病人的康复。牛蛙的内脏及其下脚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经水解,生成复合胺基酸。其中,精胺酸、离氨酸含量较高,是良好的食品添加剂和滋补品。

黄袍拜君王

是鹰潭市的传统名菜,用沪溪河中的黄鱼角烧上清豆腐,它的做法是先将黄鱼角用油略煎,加入米酒酿、生姜片、葱、整个红椒、盐等,倒入高汤,用旺火将鱼烧透,然后放入上清豆腐,微火炖十几分钟,撒上胡椒粉即可。

腌菜浆蒸蛋

又名六月热冻,是江西鹰潭的特色小吃。这碗蒸蛋看似普通,但吃起来就觉得不一样了,酸、辣、鲜、香。它是用2~3个土鸡蛋打烂,不是加清水,而是放农家腌菜的浆水,再放适量的盐、辣椒末,在木制的甑上蒸十几分钟。

牛皮糖薯干

是江西兴国传统的汉族小吃。色泽红润透明,味甜爽口。挑选每个重约3两左右的迟栽红薯,要求含淀粉少、含糖分高。选好薯块后,不必对其加工、洗涤,只需晾在通风处,使失水至薯软为止。应该选择能稳定几天的晴天,将薯块摘下洗净,投入锅内,煮熟为度。接着切片,煮熟后捞起剥皮,用或用刀,切成薄片,及时摊在蔑簟上曝晒,不可太干或太湿,至适度为止。再将晒至干燥适度的薯干叠贴起来,用棕叶丝捆扎住,扎的过程中要务必保持薯片的平整。最后添香暴蒸,将捆扎好的薯干放入蒸笼中,放点橙皮之类的香料用猛火暴蒸,软熟后解去棕叶丝,摊晒在蔑簟上,晒至适度就可收藏。

黄元米馃

是赣南客家人独特的食品之一,其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正德年间就被列为贡品。打黄元米馃也是赣南客家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其营造出的和睦共处、团结协作氛围,使客家人深深留恋,即使在食品加工机器普遍采用的今天,黄元米馃仍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

汤皮

是一种用米浆做成的糕,晒干后可储藏,特好吃。汤皮有两种,一种是汤皮丝,它一丝一丝,绕成一团;另一种是汤皮片,可用来沙炒和油炸,十分香脆。现在客家人把汤皮糕当早点卖,把蒸熟的汤皮糕切成丝,配上大蒜、辣椒、酱油、生姜、盐等作料做成的引(囱)子,十分好吃。

赣州麻通

又称麻枣,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的主要原料为上等糯米、白糖、芝麻、茶油、饴糖。其制作过程有磨粉、制坯、干燥、油炸、熬糖、沾麻、检验、包装等几道工序。质量好的麻通,油炸时有发头,全体肥大,皮薄如纸,内空似瓜瓤,腹中为白丝。吃起来,“落口溶”无渣,香酥可口,是人们欢度春节之佳品,同时也可馈赠亲友。该产品于年获江西省米制品评比一等奖。

月亮巴

是赣南民间土特产,全称月亮花生巴,月亮豆巴子,也是客家美食之一,以其形如“满月”而得名。月亮花生巴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佐以五香调味品、灿米粉、鲜花生仁、经加工成型后,在油锅中煎炸而成。酥、松、脆,香气郁雅风味独特,具有香脆可口、松酥宜人的特点是老少皆宜的传统休闲食品。

龙南珍珠汤

是江西龙南著名的小吃,属于客家菜。香味袭人,清爽可口,而且是对人体有滋养功能的绿色食品,因此大受人们欢迎。在客家人的集散地—江西省龙南县,有着浓厚的客家文化,客家围屋、客家服饰、客家山歌……源远流长,耐人寻味。同时,龙南的客家风味小吃也琳琅满目,令人垂涎三尺。

铜鼓包圆

是江西铜鼓客家人特有的食品,也是招待贵宾的佳肴。做法与饺子相似,但馅心很讲究,由精致瘦肉、冬笋、香菇、鸡肉、莲子及各种调味品组成。外皮是由芋子去皮加红薯粉糅合和发轫而成。包圆的形状可以随心所欲,有圆形、半圆形、三角形及各种动物形。经旺火蒸熟后,鲜香可口、甜味甘肥、软而不粘、晶莹松韧,使人食而不忘,回味无穷。铜鼓“包圆”多为三角形,蕴寓着客家爱国爱家的优良传统。三角形的三角分别代表铜鼓客家人根在中原、情系中原;来自闽粤赣;扎根赣西北、情系赣西北的三种寓意。

艾米果

是江西赣南一种常见的汉族小吃,此点表皮光滑,色泽翠绿,清香扑鼻,甘中带苦,质柔有韧性,食而不腻。特别在清明时节,田野里长满野艾叶时,大人牵着小孩出去采摘野艾叶,回来全家人一起做艾米果,吃也热闹,做也热闹,很能营造出家庭和睦的氛围。因艾米果为圆形,故又取团圆之意。因为大多数在清明时节制作,在部分地区也有清明果的叫法。艾米果由艾草叶和米粉按比例擀和成均匀的粉团,放入蒸笼用猛火蒸,蒸到米果油光发亮,摸不粘手即熟透了,这时的艾米果看起来绿绿的,油油的,亮亮的,闻起来香气沁脾,令人垂涎欲滴,吃起来更是油而不腻,粘而不湖,脆而不松,口感甚佳,真是色香味形俱全。

乐安霉鱼

又称“状元鱼”,相传是南宋高宗赐名,属乐安本土的汉族风味名吃。用碗装霉鱼块,加上葱或蒜花和味精,并可加入少许香油,蒸熟即可食用。其制作多在冬季进行,有冷藏设备可长年制作。多用草鱼,也有用大头鱼、鲤鱼等。

浒湾油面

是金溪县传统名牌产品,古为贡品,人称“龙须贡面”。以优质面粉、茶油、薯粉、食盐等原料,手工精制而成,细如游丝,爽而不腻,滑而不糊,营养丰富,健胃催乳。简单时可作清水面,佐以味精、辣酱即可食用;讲究时可用鸡汤烹煮,加以肉丝、蛋皮、黄花菜、黑木耳等等佐料,味道鲜美。

蒸子糕

是一种颇具特色的小点心,它以糯米、粘米、糖为原料,随吃随蒸,不需等候,松软、香甜,老少皆宜。经营者挑担上街,一头为放盘碟、筷子和原料的矮小柜橱;一头炉灶上放一特制的铁皮壶。糕模用杂木雕成,上端为直径2.5厘米、深约1厘米的梅花形圆格,有盖,下装顶把。糯米与粘米磨粉后撒水拌成小颗粒,蒸时将粉装入糕模,刮平,放少许黄色中菊糖于中央。盖好置于铁皮壶口,利用壶中蒸气冲熟,几秒钟即可食用,置于盘碟中,形状美观。如同朵朵洁白的梅花。

芋糍

是抚州市黎川县的汉族特色小吃,用芋子制作。一碗芋糍端在手里,红的辣椒,白的葱头,绿的葱花,黄的姜丝,碗中漂着几个圆溜溜土头土脑的芋糍,真是色香味俱全,能不令人大动食指.吃吧,还等什么,趁热吃才有味,吃冷的肚子会痛.一碗下肚,早已是额头冒汗,大呼过瘾。

灯盏馃

是江西省铅山县独有的一种汉族特色小吃,它是用大米等原材料经过浸、磨、煮、煎、揉、蒸等一道道工序制作而成,由于成品形似“灯盏”,故而得名“灯盏馃”。铅山“灯盏馃”自明朝嘉靖年间传于世,至今余年历史。如今在铅山各地已是家喻户晓,市民的早餐有些吃的就是灯盏馃;此外,异乡客人到铅山,任何宾馆酒店都为您准备了这样美味的小吃。

糊豆腐

是江西上饶的传统小吃,味道鲜而且清,是当地代表菜。豆腐切成豆粒大小,倒进放有高汤的热锅里,加上调料焖几分钟,再浇上熟猪油,放上虾仁、肉蓉、香菇丁和笋尖,一手搅拌,一手撒米粉,再放入碎香菜、湿淀粉和猪油,舀到盘里,浇上麻油,撒些胡椒粉和葱花即成。

茄子干

是鹰潭市余江县的特色小吃,尤以锦江镇的最为出名,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主要原料有茄干、辣椒、米酒、蔗糖及多种辅助原料,科学配方精制而成,集香、甜、辣、鲜为一体,具有生津开胃、发汗祛寒功效。

五香笋豆

是江西上饶的传统小吃,选取颗粒饱满的黄豆为原料,细细地洗净,加上各种香料,如桂皮、八角茴、竹笋等,用小火慢慢地炖,快收干时加食盐、酱油。加上了各种香料煮熟了的豆子,在太阳底下晒过,因为内里缩小而外皮却膨胀了,那微微有些皱皱的模样,就好像老虎身上的条纹。所以被形象的称为虎皮豆。

芋头糖

又名兴安酥(历史上横峰称兴安县),最早生产于葛源,是葛源的传统食品,故又名葛源芋头糖。芋头糖用糯米、芋头、芝麻、白糖、茶油等原料制成。历史上,葛源生产的芋头糖就闻名省内外。据说,葛源的芋头糖,别处无法效仿,即使用同样的原料、同样的方法,制出来也及不上葛源芋头糖。原因是葛源的糯米好。葛源前山村一带种的糯谷,生产时间长,当地水土好。从下种到收割,要历经春夏秋冬四季,沐浴四季雨水。这种稻谷碾出来的糯米质白、粘性重。蒸成糯米饭与熟芋头一起捣烂,撕成小团,再蒸。然后又捏成条切成片晒干,放入油锅中炸,体积急剧膨胀,捞上来趁热拦熟芝麻、白糖,便是芋头糖。这种食品,具有酥、香、甜等特点,进口消融,故又名料化糖,最适宜老人吃。

赞赏

长按







































中医对白癜风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akc.com/wszz/9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