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养胃的关键就俩字:不作!
只要注意饮食规律、食物均衡、用餐卫生,胃就不会有大问题。
坊间流传过很多所谓的「养胃食物」,我们今天来做个大盘点。
大米粥大米粥中主要是充分熬到糊化了的淀粉,蛋白含量低,几乎没脂肪,又是流食状态,消化速度很快的,在消化功能较差时喝,胃也不会有负担。
所以,在觉得「吃不动饭时」或者连续「大鱼大肉后」,喝点清淡的大米粥调节饮食,对于胃是有一定益处的。
养胃建议:
不要常年以粥为主食胃不舒服时,喝粥能养养;但胃没有什么问题时,不要长期总是以粥为主食。胃功能有「用进废退」的特点:如果长期总是吃特别好消化的粥、软饭,胃消化其它食物的能力会退化变差。不是所有胃不舒服都能喝粥胃动力不足的人可以适当喝粥;但是粥的汤汤水水多、体积大,有些严重的溃疡患者或者有反酸问题(胃食管反流)的朋友,是需要少食多餐的,如果不注意整体饮食规律、食物多样、结构合理,可能反而因为喝粥喝多了而难受。小米粥小米粥也是很多人养胃、调理的习惯性选择。这种传统经验也没有错,小米比普通大米所含的淀粉总量要少,而且水溶性多糖要高一些,相对来说是会好消化一点。养胃建议:日常增加杂粮谷物一日主食最好有1/3是粗粮杂粮,这也是适宜于大多数人的健康推荐。在没有胃不适的时候,经常吃一些小米、糙米、燕麦这类纤维更高、消化速度更慢的杂粮做成的杂粮饭或混合主食,促进胃功能提高,是不错的选择。面条要说面条养胃,道理和粥相似,而且越是磨得精细的面粉、煮得软烂的面条,越好消化。养胃建议:清汤煮面尽量避免油腻,如果用油汤煮面,或者是炒面、拌面就太油腻了。南北有差异南北方人民,对于吃米还是吃面更养胃,容易争执不下。这个没有固定答案,因为遗传基因和从小的饮食习惯,会使你对米或面的消化吸收能力有差异,所以选择自己吃了以后更舒服的最养胃。馒头馒头比起粥,不容易刺激胃酸过多分泌。而且做馒头需要发酵,发酵可以使部分淀粉转化成小分子糖,还有利于把干扰营养消化吸收的植酸去掉。养胃建议:不能多吃主食过多,是容易引起胃胀和反酸的。尝试烤馒头片如果是烤馒头片,更高的温度有助于馒头中的淀粉充分的糊化,变成分子结构更小、更容易快速吸收的糊精。但要注意不能烤焦。山药多糖对胃黏膜会有保护作用,相关的研究很多,而山药富含多糖。所以,说山药养胃,可能是有点道理的。只是通过食物能够吃到的多糖的量,不见得达到了多糖在临床上的有效剂量。养胃建议:挑对山药品种不同品种的山药有很大差异。选择多糖丰富的,也就是那种口感绵密、糯而面、黏而粉的淮山药,包括细细的铁棍山药,是干制后会入药的淮山。而另一类爽脆口感的、粗壮点的菜山药,适合拿来炒菜,多糖含量就少很多。不能多吃不管拿山药当菜吃还是替代主食吃,因为淀粉含量不算少,总归不能吃太多。其它像枸杞、裙带菜、银耳、黑木耳、香菇等各种菌菇类食物,常被当作养胃食物,都和多糖含量高有关。南瓜像南瓜、木瓜、胡萝卜、番茄等橙红色的果蔬,可以补充维生素A,帮助到细胞修复,而且合理烹调后比较顺口好消化,算是有一定的好处吧。养胃建议:别吃太多,优先做熟了吃白菜「百菜不如白菜」。这话其实有点夸张了,各种蔬菜各有营养价值所在。多数的深色蔬菜,特别是油菜、菠菜、油麦菜,以及很多深色野菜、香辛类蔬菜,像苋菜、韭菜、荠菜等,通常含有更为丰富的矿物质和植物活性物质——更多的类胡萝卜素、多酚等抗氧化物质。而有些人的胃肠功能不好、比较敏感,容易对这些深色蔬菜产生不适反应,可能会拉肚子、肚子疼。相对来说,白菜、娃娃菜、冬瓜这样的浅色蔬菜,就要温和一些。特别是各种熬白菜的做法,同时配上浅色的豆腐、土豆、粉丝,是不错的选择。而对另一部分人,只要是吃深色蔬菜也没有任何不适,就完全可以选择吃。养胃建议: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吃了舒服的蔬菜姜还有人说,姜外形长得像胃。这种想象能力,简直太强大。不过,吃姜丝、含姜片、喝姜汁的民间养胃小妙招,倒也算是略微有据可循的。生姜、干姜特有的姜辣素,具有抑菌抗氧化、减少幽门胃黏膜损伤、抑制过多胃酸分泌的作用。如果仅仅拿姜当佐料入菜,姜不吃下去、或者姜的量不够,意义都不大。另一些在姜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红糖姜茶、姜汁蜂蜜水等,就更加没什么用了。养胃建议:可以尝试吃姜丝、含姜片另外,大蒜和辣椒中,也特有活性成分是对胃有益的。当然,它们本身的养胃作用不该被夸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