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刷干净了,但还是蛀了是怎么回事

●预防蛀牙的基础●

众所周知,牙菌斑是导致蛀牙的罪魁祸首,每天做到刷牙漱口用牙线,定期看牙医,可以预防绝大部分的蛀牙。

蛀牙是一个多因素疾病,与牙菌斑、饮食、牙齿自身的情况、口腔环境等因素都相关。

一旦出现蛀牙,家长要先从刷牙和饮食上找原因,但如果真的做到了每天都有认真地帮助孩子刷好牙、用牙线,也不怎么给孩子吃糖,但孩子的牙还是被蛀坏了!家长就需要寻找其他可能的原因了:

●口呼吸●

孩子是否有张嘴呼吸的习惯?

大多数人都有过因感冒鼻塞而口干舌燥的感受,这是因为鼻道堵塞后,不得已用嘴巴呼吸,口腔唾液减少的原因。

有口呼吸习惯的孩子口干舌燥则是常态了,也更容易有口腔问题。

一方面,唾液具有抑制细菌与促进牙齿再矿化的功能,缺少唾液缓冲作用维持口腔内的酸碱值,会让口腔内细菌更容易滋生,缺少唾液也无法促进脱矿的牙齿再矿化,进而让牙齿更容易蛀坏了。

另一方面,张嘴呼吸让空气中的灰尘与杂质更容易直接黏附在牙齿表面,让口腔变成疾病的温床。

口呼吸的危害非常大,不仅是让孩子容易有蛀牙,更会造成一系列的危害,后续我们的科普文会再做介绍。

●胃肠道消化不好●

孩子是否只爱吃软的食物、不爱咀嚼,胃肠道消化不好?

养成孩子良好的咀嚼习惯,可让唾液充足分泌,并让舌头、嘴唇与脸颊一起擦拭、清洁牙齿表面,可以减少食物残渣停留在牙齿表面的机会,这称为“自洁”作用。

但现在孩子吃的食物普遍过软和精细,咀嚼次数降低,达不到“自我”清洁效果。

如果孩子经常吃软的(如蛋糕、面包等精制食物)或咀嚼不充分都会造成胃肠消化不好,甚至引起胃食管反流等肠胃病,逆流的胃酸也会侵蚀牙齿,进而导致牙齿损伤,也容易发生蛀牙。

●吃“健康”的致龋食物●

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含糖食物会致龋,会刻意控制孩子吃糖果、巧克力、饼干、蛋糕等高糖零食及喝可乐等碳酸饮料。

除了上述“含糖的致龋”食物,还有很多“健康的危险”食物也是致龋的哦,例如,含糖的酸奶和益生菌饮料、补充能量的运动型饮料等,还有“高酸”的果脯、果汁等等。

常见食物与饮料的pH

口腔pH值在4-5.5时蛀牙菌处于活跃状态,食物中的糖份让蛀牙菌迅速繁殖产酸腐蚀我们的牙齿。

口腔pH值被过酸性的食物拉到4以下时,则会直接酸蚀我们的牙齿,进而容易形成蛀牙。

●不漱口不爱喝水●

只要进食,口腔pH值就会下降,如果不及时漱口,食物残渣留在口腔中,加之偏酸的口腔环境,牙齿就遭殃了。进食后漱口可以及时清除食物残渣,并帮助中和口内酸性环境,促进唾液分泌,保护牙齿。

养成宝贝常喝水的好习惯对预防蛀牙也很有帮助,水是中性的,一喝水,可以让口腔pH在5.6以上,喝水也可促进唾液分泌,唾液中的钙、磷也可以促进牙齿再矿化,保护牙齿。

常喝水,不是指一下喝下几百毫升的水,而是分多次,例如每0.5-1小时就喝几小口,最好是含着水漱一漱,促进分泌更多唾液,顺便可练习含着水用鼻子呼吸,对牙齿健康和锻炼鼻呼吸都有好处。

●多管齐下一口好牙●

家长除了要帮助孩子清洁好牙齿、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做到科学饮食,还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akc.com/wszz/123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