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返酸(俗称“烧心”)是指由于胃液及胃内没有完全消化的食物从胃返流到食道内对食道产生刺激而出现的一组症状,也被称之为胃食道返流性疾病(GERD),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偶尔出现胃返酸不会造成健康危害,但长期慢性胃食道返流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比如食道溃疡甚至诱发食道癌。
一、胃返酸的主要症状:
1、口腔出现酸苦味;
2、上腹部及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
3、饭后或空腹胃痛;
4、恶心,嗳气,甚至呕吐。
二、胃返酸的病因: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胃返酸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造成的,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正常情况下,当食物通过食道到达胃部时,食道下端的括约肌(瓣膜)就会打开,使食物能顺利进入胃内。一旦食物进入胃部后,此瓣膜即关闭,这样食物及胃液就不会返流到食道内。但当某些非正常原因造成瓣膜关闭不全甚至开放时,胃酸及未消化的食物就会从胃部逆流到食道内,这就是胃食道返流。这些返流物会对食道产生刺激,“烧心”症状就出现了。
导致瓣膜关闭不全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胃酸分泌不足:胃液的PH(即胃酸的浓度)决定瓣膜的关闭及开放,当PH值在1-3之间时,瓣膜紧密关闭,食物存留在胃内。而当PH值上升到4以上(即胃酸分泌不足)时,瓣膜松弛甚至开放,使胃液及食物有机会返流到食道内。此外,胃酸分泌不足还会使胃内的杂菌过度繁殖,这些杂菌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作用产生大量气体,使胃内压力过大,胃壁过度伸展,从而造成瓣膜漏。胃酸分泌不足的常见原因有:饮食结构不当,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胃酸分泌不足),矿物质镁缺乏等等。
2、每餐食物摄入过多,造成胃壁过度伸展而出现瓣膜漏,进而导致胃食道返流。
3、肥胖及妊娠期腹部压力过大也会出现瓣膜漏,进而出现胃食道返流。
4、其它原因:服用某些药物:比如阿司匹林,IB布洛芬,降压药,抗哮喘药,避孕药,抗抑郁药等等可以诱发胃食道返流。
三、胃返酸的治疗
1、传统主流医学治疗方法:传统主流医学对胃返酸以治疗症状为主,但治标不治本。主流医学认为胃返酸是胃酸分泌过多导致的,所以采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或碱性药物中和胃酸等方法来缓解胃返酸症状。病人服用抗酸药或碱性药物后虽然症状暂时得以缓解,但往往会很快又出现类似症状,而且长期服用抗酸药会使病情加重甚至产生并发症。
比如主流医学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1)抗酸药:指具有碱性的铝、钙、镁盐,可中和胃酸。药物有碳酸氢钠(小苏打)、胃舒平,胃必治、胃得乐。
(2)H2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组胺H2受体而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有雷尼替丁,善胃得、瑞宁,法莫替丁。
长期服用抗酸药及H2受体拮抗剂的副作用:
(1)这些药物被用来中和胃酸或抑制胃酸分泌,使食道下端的括约肌的收缩能力减弱,从而有可能加重病情,严重的甚至导致消化道溃疡。
(2)使用这些药物会加剧胃酸分泌不足,进而影响蛋白的分解,出现腹胀,甚至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3)胃酸分泌不足还会影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吸收。例如维生素B12缺乏,出现抑郁,记忆力减退及神经系统症状;钙的缺乏,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4)由于胃酸分泌受到抑制,使消化道内酸性环境被破坏,杂菌生长,导致消化道菌群失调,继而出现消化道炎症,溃疡甚至消化道癌症。
2、营养学对胃返酸的治疗原则:现代营养学强调寻找病因,通过制定合理的营养膳食方案,从根本上缓解疾病症状。
采用以下方法治疗胃返酸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1)改变饮食结构,禁止食用抑制胃酸分泌的食品;
(2)少食多餐,晚上睡前3小时禁食;
(3)大量摄入修复胃粘膜及促进胃酸分泌的食物,包括补充营养制剂;
(4)调节生活节奏,缓解精神压力,帮助促进胃酸分泌;
(5)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胃酸分泌。但过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会导致胃食管返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