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梁丘穴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郄穴。别名】鹤顶穴,跨骨穴。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1)梁丘。梁,屋之横梁也。丘,土堆也。梁丘名意指本穴的功用为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本穴物质为阴市穴下传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本穴位处肌肉隆起处,对流来的地部经水有围堵作用,经水的传行只能是满溢越梁而过,故名梁丘。鹤顶、跨骨名意与梁丘同,鹤顶名意指气血物质通行的道路是从上部而行,跨骨名意则指从上部跨越而行的水。
(2)足阳明郄穴。本穴言为胃经郄穴,它是从本穴的功用上而言的。郄穴的特点是善于调治各种急性病,而本穴的特征是屯积的胃经水液,如胃经的水库一般,针刺本穴有水库的开闸放水作用,能最快的调节胃经气血的有余与不足状态,故为足阳明郄穴。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循胃经下传犊鼻穴。约束并屯积胃经经水。
1、定位:髌骨外缘与髂前上棘的连线上,髌底直上两寸。
取穴技巧:将膝盖伸直,筋肉出来的外侧凹洼处,就是本穴。
2、主治:①膝肿、膝痛,鹤膝风(鹤膝风又称为结核性膝关节炎,主要表现为膝关节肿大,而大腿和小腿部位的肌肉有明显的消瘦、变细,看起来膝关节像仙鹤的膝部。)②急性胃痛、胃痉挛、腹泻。③乳痈、乳痛。
3、功效:调胃经气血之余缺,抑制胃痉挛、治疗胃酸过多。
4、配伍
急性胃痛:梁丘、阑尾。
慢性胃痛:梁丘、足三里、中脘。
膝关节痛:犊鼻、阳陵泉、膝阳关。
5、操作:
针刺:直刺0.5-1寸,急性胃痛应强刺激为主。
艾灸:5到10分钟,可以缓解因为吃冷饮而导致的胃痛。
6、相关论述:
《甲乙》卷九“大惊乳痈,梁丘主之。”
《资生》“梁丘、地五会,治乳痈。”
梁丘与足三里都是治疗胃疾的有效常用穴,但该穴善于治疗胃酸过多,足三里却长于治疗胃酸缺乏。对于急性胃痛,多以梁丘为主穴,病邪气犯胃,加公孙、内关;肝气郁结加太冲;胃热炽盛加内庭穴。
医案:1、一男子在火车上喝冷硬啤酒,突然胃痛,乘务员呼叫车厢是否有医师,此时宋涛医师出手相救,在其梁丘穴反复提插,数分钟痛止,车厢响起掌声。
2、一中年妇女因吃炒饭而胃部疼痛,江医师给其针刺梁丘穴后,并在阑尾穴触诊到有强烈酸胀感,并刺阑尾穴,又考虑到吃炒饭上火,后加合谷,曲池请胃肠之热,半小时后,疼痛减轻百分之90以上,医院做胃镜,结果发现是十二指肠溃疡。
爱针灸的江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