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真题

1.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写成:

A.14年7月1日

B.一四年七月一日

C.年7月1日

D.二零一四年七月一日

↓↓

↓↓↓

C。解析: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以中办发〔〕14号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在“成文日期中的数字”这一章节中明确规定:“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故本题答案为C。

2.对公文负有主办或者答复的责任单位是指:

A.主办机关

B.抄送机关

C.发文机关

D.主送机关

↓↓

↓↓↓

D。解析:主送机关是发文机关要求对公文办理或答复的责任机关,又称主送单位或行文对象。故本题答案选D。

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看到经济运行________,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A.稳中有升、升中有忧

B.稳中有变、变中有忧

C.稳中有变、变化压力大

D.稳中有升、上升幅度小

↓↓

↓↓↓

B。解析:年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既有周期性的也有结构性的。故本题答案选B。

4.(单选题)高科技航天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的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包括对大型运载火箭、巨型卫星、宇宙飞船等空间军事技术的研宄与开发。空间技术是21世纪技术的外向延伸,其两个标志是()

A.运载火箭和巨型卫星

B.巨型卫星和宇宙飞船

C.航天飞机和永久太空站

D.运载火箭和宇宙飞船

↓↓

↓↓↓

C本题考察前沿科技知识。

空间技术就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又称太空技术和航天技术。它包括运载器、航天器和地面测控技术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空间技术是21世纪技术的外向延伸,它的两个标志是航天飞机和永久太空站。

航天飞机,是一种有人驾驶、可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间的航天器。

永久太空站,就是在一个低偏角轨道上一直保持一个绕地运行的多功能载人实验基地。

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运载火箭、巨型卫星和宇宙飞船虽然也是空间技术的重要内容,但相比起来,航天飞机和永久太空站的技术更为先进,代表了更高的研究水平,也是未来空间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

故正确答案为C。

5.(单选题)以下关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说法正确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同越南和缅甸共同倡导的

B.中国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

C.我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会议是日内瓦会议

D.“一边倒”的方针是周恩来总理提出的

↓↓

↓↓↓

CA项错误,年万隆会议,中国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项错误,中国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体内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C项正确,年日内瓦会议是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重大国际问题的会议,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国际力量,为会议达成协议做出了重大贡献。

D项错误,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毛泽东在文中明确提出了新中国外交“一边倒”的方针。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6.(单选题)人们因胃酸分泌过多所食用的“抗酸剂”主要成分可能是()。

A.氢氧化亚铁

B.碳酸氢钠

C.碳酸锂

D.氢氧化钾

↓↓

↓↓↓

B因胃酸分泌过多所食用的“抗酸剂”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NaHC03),可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烧心)、反酸等症状。

故正确答案为B。

7.(单选题)老张生日的当天,小孙子对他说:“祝爷爷米寿快乐”。可见,老张的年龄是()岁。

A.77

B.99

C.88

D.

↓↓

↓↓↓

CA项错误,在我国古代77岁被称为“喜寿”。因“喜”字的草书近似竖写的“七十七”,故得此名。

B项错误,99岁被称为“白寿”。因“百”字去掉上边的一是“白”字,“百”数去一为九十九,故雅称九十九岁为“白寿”。

C项正确,88岁,我国古代称之为“米寿”。因“米”字拆开,其上下各是八,中间是十,可读作八十八,因此而得名。

D项错误,岁,我国古代称之为“茶寿”。茶字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在一起就是岁。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8.(单选题)《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

↓↓↓

D题干引用的材料是中国佛学里的经典掌故,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仁者心动”中的“心”是中国哲学的一个范畴,心即精神,这里把物质的运动理解为精神的运动,强调精神是运动的主体,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性,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故正确答案为D。

更多公共基础知识题库资料,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akc.com/wszz/11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