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幽螺杆菌如果一点没有症状的话、是不是实际上胃里没有什么变化呢?
当然不是。首先、之前分享过很多次:大多数幽门螺旋杆菌(以下一律称为HP)是在儿童时代感染的。并且感染之后、大多数人是没有任何自觉症状、或者说即便实际上是有症状的、但因为感染时间长久之后、已经麻木、以为没有症状。然而没有症状绝不等于胃里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只要感染HP之后、胃部就必然发生慢性炎症。这种炎症假以时日、在胃里引发的感染部位会不断扩展、最终发展为涉及胃粘膜整体的慢性胃炎。这里的慢性胃炎四字实际上是简略称谓、在今日其真正的全称应该是『幽螺杆菌感染型慢性胃炎』、以此与其他类型的胃炎作区分。这种慢性胃炎通过漫长的岁月、一部分会渐渐发展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乃至胃癌。在今日的日本、只要健康体检中能够以胃镜下确诊HP感染型慢性胃炎、那么就可以借助医保免费接收抗生素除菌治疗。日本政府以此作为向日本高发的胃癌宣战的努力之一。回到刚才的问题。大多数人感染HP之后即便有慢性胃炎也没有任何显著症状。那么此时胃里实际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我找来一张浅显易懂的图辅助说明——
在未感染HP的正常健康胃里、胃黏膜有着健康的厚度、整整齐齐的排列在那里、形成自然的褶皱。这种褶皱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像你在重庆火锅里经常吃的牛肚那样的肌理(当然不完全一样、仅供感性的想象哦)。然而一旦感染HP一段时间之后、胃镜下的胃就开始改变了:你会看到胃黏膜上呈现梳子状一丝丝的发红、或者斑点状的发红、或者两者相间。时间再长久下去、几十年过去之后、尤其是发展为萎缩性胃炎之后、胃镜下就会看到胃黏膜变得越来越薄、组织原本健康的嫩粉红色变淡、胃黏膜下血管呈现枝杈状隐隐显露出来等状况。这说明胃的病理性改变是实实在在随着时间进展着的。胃黏膜变薄的萎缩性胃炎会导致胃酸胃液分泌不足、食物难以消化、食欲不正、始终饱胀等不适。再往下发展下去一些人还会发展出胃粘膜的『肠上皮化生』异象——简而言之、胃粘膜变得好似肠道黏膜了、好像胃壁变成了肠壁那样。这种现象的确切机制目前还并不明确、但看来发生这种异象之后、胃癌的风险会提高。再度Recap:
①健康人感染HP。②感染之后断则几个星期、长则几个月之后、%的人必然发展为HP感染型慢性胃炎。③HP感染型慢性胃炎长期发展之后、一部分会发展为以下:1.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2.胃MALT淋巴瘤(一种与胃黏膜周边淋巴系统相关的恶性淋巴瘤)。3.很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FD。又称:功能性消化不良。4.胃息肉。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胃癌(以未分化型胃癌居多)。④另一部分会发展为以下:HP感染型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分化型胃癌。也就是说、HP与胃癌的发生高度相关、但具体发展路径可能有两种:一种是长期感染之后通过萎缩性胃炎最终发展为分化型胃癌、还有一种是直接跳跃到未分化型胃癌。虽然我们都知道萎缩性胃炎最终发展为胃癌的相对风险很高、但有一些人不知道HP导致胃癌未必一定需要经过萎缩性胃炎阶段、有些散发病例就直接跳跃到胃癌、而且未分化型胃癌常常预后还更差。。。最后想顺大便分享的是:胃镜下看到的公众的胃、还真的是因人而异、五花八门。有的胃清新爽洁不紧绷、非常年轻、有的胃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有的人从未感染过HP、到了70岁去做个胃镜、镜下看到的胃都甚至比20岁但从小感染HP的人还要年轻和健康——这、绝对不是开玩笑的戏言。虽然这种情况的概率较低、但真的存在。道理很简单、HP的长期感染与摧残活活地加快了胃的老化进程。做一个胃镜后、自己的胃是什么状况:偏老还是偏年轻、一定程度真的能够知道。
最后、HP与胃癌之间关联的故事以及周边的信息、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