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朋友都出现过胃部反酸的现象,但是选择就医的人却很少。胃部反酸看起来是小症状,不少人认为喝点小苏打缓解一下就过去了。
这里老王要提醒您:小苏打您可别乱用!
中新网有一则报道:河南的一名学生小王,经常反酸烧心,用了小苏打以后,胃部剧烈疼痛。医院后查出是胃穿孔。
为啥会造成这种情况呢?
这是因为小苏打并不适合所有的胃部反酸,如果有胃溃疡的话,不建议使用小苏打,这样反而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胃部穿孔的情况。
想治疗胃部反酸,关键还得找到“根”。
胃部反酸,三种情况最常见
中医对反酸有专门的定义,通常分为吞酸和吐酸两类。吞酸是指反酸水咽回去,经常有“嗳腐吞酸”这个词儿,说的就是消化不好,或者积食以后打出的嗝是食物没消化完全的酸腐的味道。这时候可能伴随酸味往上反,但是咽下去了就是吞酸。而吐酸则是把反上来的酸水吐掉。
导致胃部反酸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有三种情况是最常见的。
一种是反酸+胀肚(肝胃郁热)的“胀肚型”反酸、一种则是反酸同时还怕凉怕冷(脾胃虚寒)的“怕冷型”反酸,还有一种就是比较复杂的,反酸同时胃里还像开会似的,咕咕叫(寒热错杂型)的“咕噜型”反酸,这3种是常见的导致反酸的原因。
“胀肚型”反酸
那如何区分到底是哪种情况导致的胃部反酸呢?
咱们先说说第一种“胀肚型”反酸,这种反酸是最常见的一种。临床上最主要的是表现为胸胁,胃脘胀满疼痛,就是总觉得有气顶着。这是肝胃郁热最明显的表现。
在中医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肝胃郁热,是肝气犯胃,肝胃不合导致的。想要治疗这种症状,除了需要理气,最重要的是把胃气完全降下来。
怕冷型反酸
如果反酸的同时伴随手脚凉,没食欲,大便不成形,舌苔白,胃疼隐隐作痛,怕吃凉的食物,那就很可能是第二种“怕冷型”反酸了,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脾胃虚寒。
"咕噜型"反酸
最后咱们说说第三种"咕噜型"反酸,它是由寒热错杂导致的。因为很多人其实都不是单纯的寒或者热,基本上都有寒热错杂的情况,只是有些人轻微,有些严重一些。
这种类型的反酸典型表现症状为胃脘嘈杂不适或灼热,畏寒肢冷,反酸口苦,心烦燥热,肠鸣便溏。而且有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胃里面像开会似的。
按压中脘穴:针对三种类型反酸的小妙招
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一次性针对这三种反酸现象,那就是按压中脘穴。中脘其实就是剑突和肚脐的连线,1/2处就是中脘。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等等按它都好使!
按压方法也简单,使用拇指按压有微痛即可。另外提醒大家,要在饭后20分钟之后按压中脘穴。
佐丹力五谷杂粮营养全餐,补气血、排毒素、暧胃清肠,调理五脏六腑,当早餐长期食用,保你不酸。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白癜风诚信医院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