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的分泌与抑制

胃酸即盐酸,胃酸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在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中起到多种重要的作用。

胃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转变为胃蛋白酶,且提供此酶所需的酸性环境;可使食物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且其酸性环境有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所以,胃酸分泌过少或缺乏会导致产生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但是胃酸的相对分泌过多则会导致胃部炎症,甚至溃疡。

(一)胃酸的分泌机制

胃酸由胃底腺的壁细胞分泌。胃底腺的壁细胞受到胃泌素、组织胺、乙酰胆碱等化学物质的直接刺激,而产生胃酸。(如图一)

(图一)

胃泌素(Gastrin):又称为促胃液素,主要由G细胞分泌。

组织胺(Histamine):身体内的一种化学传导物质,可以影响许多细胞的反应,包括过敏,发炎反应,胃酸分泌等。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一种神经递质,是迷走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介质。可直接刺激壁细胞,引起盐酸分泌。

(二)氢离子转运机制

胃液中氢离子浓度为mEq/升,血浆氢离子浓度为0.mEq/升,相差40万倍,氢离子要分泌入胃液,必须逆浓度梯度而行。逆浓度梯度转运必须消耗能量。

在壁细胞中存在大量线粒体,而线粒体中则含有丰富的ATP。在壁细胞的光面管泡及泌酸小管膜上存在质子泵,即H+/K+-ATP酶,由线粒体中的ATP供能,用于氢离子的跨膜转运。(如图二)

(图二)

(三)临床抑酸策略

胃底腺壁细胞分泌胃酸的主要机制如上所述。因此,目前临床上的主要抑酸策略除直接中和胃内胃酸外,还采取两大抑酸策略:①减少胃酸产生:阻止促胃液素、组织胺、乙酰胆碱发挥作用;②阻止胃酸转运至胃内,如质子泵抑制剂(PPIs)。(如图三)

(图三)

在所有的抑酸策略中,以质子泵抑制剂的抑酸效果最佳。

质子泵抑制剂是苯并咪唑衍生物,能迅速穿过壁细胞胞膜而蓄积在强酸性的分泌小管中,然后转化为次磺酰胺类化合物,后者可与H+/K+-ATP酶α亚基中的半胱氨酸残基上的巯基形成共价结合的二硫键,由此使H+/K+-ATP酶失活,抑制其对氢离子的转运活性。这种结合是不可逆的,因而PPI的抑酸作用时间较长,直到新的H+/K+-ATP酶合成(30~40h后),壁细胞才能恢复泌酸活性。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权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akc.com/wsyy/8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