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经典流行好音乐
听一首好歌,享美好生活
白露
↓↓↓
年9月7日12:51:02农历八月初七星期三
白露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天气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下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凝结,附着在枝叶或花瓣上,呈白色,故名。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白露习俗
1、祭禹王
白露时节也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2、吃龙眼 福州有个传统叫做“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民间的意思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夸张了,不过还是有一些道理的。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很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补,吃了就是补,所以福州人也习惯了这一传统习俗。、吃番薯 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4、白露清茶
说到白露,爱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禁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5、白露米酒
资兴兴宁、三都、寥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
白露之后,有三防一防:秋燥伤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提到“燥胜则干”。五脏之中肺是与秋气相通的,秋季有“燥邪主气”的特点,有些人会出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症状,这些现象就是典型的“秋燥”。
预防秋燥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补充水分,但和夏季补充水分有所不同,比如喝点蜂蜜水有助于润肺除燥,并可以治疗因秋燥引起的便秘。还可吃些梨、百合,沙参,麦冬,银耳、藕等滋阴润燥的食物。
二防:秋乏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云:“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
入秋以后,人体汗出减少,人的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身体内阳气渐盛,肠道功能日渐正常,由此,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一些在夏季时潜伏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白天也显得倦怠无力,这种状况就是“秋乏”。因此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三防:秋冻
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冻的意思是初秋时节不宜急于增加衣服,秋冻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的温度中,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不过秋冻最好不要露肚脐。
肚脐是人体容易受凉的部位,一旦受凉会影响脾胃功能,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状。所以要注意肚脐的保暖,夜晚睡觉时要注意关好门窗,盖好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腹部受凉。
易发疾病秋气燥易伤肺阴,故会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
白露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转凉,是风湿病、高血压病容易复发的时节,所以要注意保暖,夜晚可盖薄被,不要再赤膊贪凉,正如俗话说:“白露身不露”。以免引起旧病复发,或感染其他新的疾病。在白露节气,还要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病及支气管炎的发生。
白露养生
白露是整个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过了白露,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秋燥”。白露时节的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
“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意思是,处暑还是很热,每天要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裸身体了,以免着凉。我们对您最重要的提醒莫过于——记得早晚加件衣。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这个“虚”包含脾虚、胃虚和气虚,所以我国一贯有“秋季进补”的习俗,但进补之前最好先把脾胃调理好。
[1]初秋养脾,少吃“瓜”字辈
夏季人们对西瓜情有独钟,特别是凉爽可口的冰镇西瓜,几乎成为人们消解暑热的必备品。但可能大家还不知道,其实西瓜还有一个外号,叫“寒瓜”。西瓜性寒解热,食之冰凉,因此才有了这个称呼。西瓜本来性寒,若这“寒瓜”再在冰箱里一放,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尽管其清热解暑的效果较好,吃上去很过瘾,但多食对脾胃的伤害却是很大的。有些人西瓜吃多了会拉肚子,甚至出现头昏乏力、身体困重等现象,就是因为湿邪困脾所致。
其实不只是西瓜,甜瓜、黄瓜、冬瓜、苦瓜等瓜字辈的食物都属于寒凉食物。所以过了夏天,西瓜基本上也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2]应对秋老虎,多吃“豆”字辈
不宜吃瓜类,但是夏末秋初暑气逼人该如何应对呢?
绿豆:其实,生活中有些食物即可消暑又可化湿邪,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绿豆汤了。那汁液碧绿的绿豆汤不仅可解暑热之毒,还可化湿,助你的脾胃解围。
红豆:中医认为其有健脾利水、清热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由于红豆性善下行,通利水道,所以经常服用还有减肥的功效。对于爱美的女士而言,若是担心因“贴秋膘”而致身材变形的话,可以配合着多喝些红豆汤,即有消暑化湿,还可以维持你的曼妙身材,何乐而不为!
[]养脾润燥,多吃秋果
秋梨:秋梨就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中医认为梨性凉味甘,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对于燥邪猖獗的秋季来说,是去燥的最佳选择。秋梨吃法不同,功效也不同。如果有咽干喉痛等上火症状,生吃就好。如果想要起到滋阴润肺、润喉祛痰的功效,熟吃更佳。可以将梨隔水蒸过,煮汤或者做成粥来吃,这样也可以将梨的寒性除去,食用起来更加安全。
大枣:大枣有“木本粮食”的称呼,因为古人认为它可代食物食用。《本草纲目》认为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对于“脾虚弱、食少便溏、气血亏虚”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坊间甚至流传有“一日吃仨枣,红颜不显老”的俗言。用红枣加大米熬成粥,对保肝护肝也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大枣不宜食用过多,“多食令人寒热,凡赢瘦者不可食”,每天吃枣不要超过50克为好。
[4]初秋进补,鸭肉最佳
对于身体弱的人而言,秋季还是应该吃些肉类补一补的。在肉类的选择上,以鸭肉为最好。因为秋天的鸭子是最肥嫩的,而且还有一定的医疗功效。秋天燥邪严重,吃些凉性的鸭肉,对于体内有热、爱上火的人而言,便可起到祛火除燥的作用。
饮食作为保健措施首先是以预防疾病、延年益寿为目的,而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保健预防措施。
凡是因过敏引发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最常见的有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花、黄花、胡椒等,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
白露运动
白露节气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运动需“动静相宜”,且要注意避免着凉。
1.运动微出汗,引体向上提肾气
白露时节,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不宜激烈,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可打打太极拳,以微微出汗且不感觉疲倦为度,这样既有助于机体内气血调畅,又不伤阳气。
2.拉伸活血,防止肌肉收缩
白露节气,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较夏天适当加大,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排泄多余的水分,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
久坐不动或有腰、腿、颈椎问题的人,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可以促进体内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血脉受凉收缩而出现的痛疼加重。如果不能每天来会馆练习太极拳,至少也要常常做些身体拉伸,增加身体的柔韧性,使筋骨关节柔软。因为筋骨的僵硬、涩滞,不利于肝胆的疏泄,会加重烦躁、紧张、焦虑。
明日白露,早晚温差最大,记得早晚加件衣!
喜欢就请转发评论,好看就请点赞支持!
北京白癜风的价格白癜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