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用机制
胃壁细胞分泌酸是通过膜上的H,K-ATP酶,以H对K交换的方式,将细胞内H泵出。该药吸收入血后,弥散进人胃壁细胞内,与H-K-ATP酶共价结合,不可逆地使泵分子失活。只有当新的泵分子合成并插入到细胞膜上后,胃酸分泌才重新开始。因此,该类药物抑制胃酸的作用强而持久,同时可以使胃蛋白酶的分泌减少。该类药物作用于胃酸分泌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无论是否存在其他刺激胃酸分泌的因素,本类药物均可以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但是质子泵抑制剂不耐酸,容易在酸性环境中被降解,为避免这种情况,口服剂型多采用胶囊剂、肠溶片等多种制剂,以避开胃酸的破坏。二、作用特点
奥美拉唑,主要经CYP2C19代谢,个体差异大;埃索美拉唑为奥美拉唑的左旋异构体,经CYP3A4和CYP2C19代谢,抑酸作用强于其它PPIs;雷贝拉唑主要为非酶代谢途径,不依赖于CYP2C19,抑酸作用强,起效更快。三、服药时间
胃酸可破坏PPIs,口服制剂均为肠溶片,不能嚼碎和压碎后服用;晨起时胃壁细胞上新生质子泵最多,因此建议晨起服用;进餐可使质子泵活化,因此建议早餐前0.5~1h服用,如每日2次,另一次应在晚餐前0.5~1h服用。四、与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
奥美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可对CYP2C19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应避免与氯吡格雷合用;雷贝拉唑对CYP2C19的影响不明显,可与氯吡格雷合用。五、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可以治愈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治疗方案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常用的药,1.是以抗生素为主,辅加抑酸剂(铋剂)的方案,2.是以质子泵抑制剂的方案。治疗方案的选择原则是:①采用联合用药方法②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80%,最好在90%以上;③无明显副作用,病人耐受性好;④病人经济上可承受性。目前国内推荐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为“铋剂四联方案”:PPI+铋剂+2种抗菌药物,疗程为14d。因为CYP2C19存在基因多态性(快代谢,中速代谢,慢代谢),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受CYP2C19酶基因多态性影响小,可优选选用。用法用量:埃索美拉唑(20mg)或雷贝拉唑(10~20mg),2次/日,餐前半小时口服。另外:阿莫西林抗幽门螺杆菌感染作用强,不易产生耐药,不过敏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首选抗生素。青霉素过敏者可用耐药率低的四环素替代阿莫西林。青霉素过敏者可选择:1、四环素+甲硝唑或呋喃酮2、四环素+左氧氟沙星3、克拉霉素+呋喃酮4、克拉霉素+甲硝唑5、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注:难以获得四环素或四环素有禁忌时,可选择第3、4、5种抗生素组合方案。注意方案4和5组合的2种抗生素对幽门螺杆菌耐药率已很高,如果选用,应尽可能将疗程延长至14d。铋剂:铋剂的主要作用是对幽门螺杆菌耐药菌株额外地增加30%~40%的根除率,标准剂量铋剂为枸橼酸铋钾mg(果胶铋标准剂量待确定)。含左氧氟沙星方案不推荐用于初次治疗,可作为补救治疗的备选方案。以上方案10或14天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1个月复查。一旦开始治疗,必须坚持,不可随意中断或停止,否则易引起菌群耐药性给日后根除带来更大的困难。六、特殊人群用药
1、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国内未批准PPIs用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若妊娠期妇女必须使用,可选用雷贝拉唑(B级)、慎用埃索美拉唑(C级)和奥美拉唑(C级);若哺乳期妇女必须使用,可选埃索美拉唑(L2)和奥美拉唑(L2),慎用雷贝拉唑(L3)。(研究表明PPI或许可以在妊娠期安全使用,因此我国大多数PPI药品说明书中未规定禁用,只提权衡利弊后选用,而哺乳期妇女用药说明书规定比较严格,但实际上,PPI对酸极其不稳定,即使有PPI分泌入母乳,药品也会在数分钟内被婴儿的胃酸破坏。)2、儿童:国内,三种PPI因尚缺乏儿童安全性研究资料和临床用药经验,不推荐使用。国外,奥美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口服可用于1岁以上儿童胃食管反流以及食管糜烂的治疗。3、老年人:老年人使用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无需调整剂量;雷贝拉唑主要通过肝脏代谢,一般老年人肝功能低下,应密切监测副作用。4、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肾功能损害患者,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均无需调整剂量;肝功能损害患者,可选用埃索美拉唑,慎用雷贝拉唑。七、不良反应
PPIs常见不良反应(1~10%)为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腹痛、腹泻、恶心、便秘等,这些反应可能没有剂量相关性。PPIs可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常见头痛,偶见(<1%)睡眠障碍、罕见可逆性精神错乱、攻击和幻觉等。另外对有药物过敏史者及高龄者慎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来源|好医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