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患胃病的人最怕过冬,寒冷的冬天一到来,就立马变成胃病肆虐的天下,各种胃病蠢蠢欲动,医院肠胃科也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胃病成为冬天的高发病。
据临床统计数据表明,冬季胃病接诊人数大约占全年接诊总人数的40%~48%。可见冬季苦于胃病的人群有多庞大,多数为胃炎和溃疡患者。
胃炎多表现为上腹隐痛、闷胀、嗳气、反酸,部分人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的典型症状为节律性的上腹痛;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多表现为饥饿痛,即空腹的时候常感到胃痛,进食后可以缓解。
那么,导致冬天胃病高发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胃酸分泌过多
冬季冷空气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酸过多会增加胃内的腐蚀作用,出现反胃、吐酸的现象,甚至造成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等严重后果。
胃酸分泌增加的原因有多种:
①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情绪不佳等造成大脑皮质功能紊乱,使得管辖胃酸分泌的神经失控,导致胃酸分泌增多;
②食用过度冷热酸甜咸辣的食物,都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
③某些淀粉、糖、酸等含量较多的食物,比如红薯、马铃薯等粗粮,也会刺激胃部产生大量胃酸;
④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剩余的糖分在胃肠道里发酵,也会导致胃酸分泌增加。
二、胃动力减弱
冬季天气寒冷,人体的胃消化和代谢功能也会进入较为缓慢的阶段,胃部的抵抗力和适应力也随之降低,而为了应对寒冷气候,人体热能不断消耗,人的食欲也会出现生理性增强,食量大增。如果不注意节制饮食,大吃大喝,会超出胃部及十二指肠的运作负荷,从而诱发胃病或加重老胃病。
另外,到冬天就有越来越多人喜欢烧烤、火锅等重油重盐食物,如有胃炎和溃疡等病史的患者,在低温环境的强刺激下,容易出现胃气失和,同时免疫系统机能也随之降低,也会给胃肠细菌打开了入侵缺口,导致胃病复发。
三、胃肠负担加重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冬天进补的习惯,每到冬天人们就热衷于养生大补,大量进食诸如牛羊肉等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来增强体质。
但实际上,冬天人体新陈代谢速度下降,很多人的脾胃处于疲劳状态,此时进补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据胃肠专家介绍,这些滋补食物其实皆为辛燥属性,长期大量进食,可能于滋补无益,反而会导致人体阴阳失衡以及内分泌失调,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人体内环境,成为胃病发作的诱因。
四、胃部受冷痉挛
外部环境气温过低,没做好保暖措施,寒冷会使胃的活动减缓或出现胃痉挛,导致明显的胃胀、胃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如果盲目选择服用止痛药,还有可能对胃黏膜有刺激,损伤胃黏膜,引起溃疡甚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及穿孔。
小知识:为什么冬天胃发病率比夏天高?
人的胃肠非常脆弱,对温度和气候的变化十分敏感,如果气温降幅过大,保暖不到位会导致胃肠受凉,因而造成胃痛、腹泻、嗳气、消化不良等症状。但如果夏天受凉,损伤了脾胃的阳气,由于夏季自然界阳气较为充盛,基本不会很明显的不适感表现出来,人体不会有太大反应。因而相对冬天,夏天胃病发病率更低。
?
冬季养胃首要的是注意胃部保暖,保持三餐规律,减少食用寒凉性的食物以及过度油盐热辣的食物,避免刺激肠胃及胃黏膜,合理摄入营养,保持胃肠蠕动动力,同时保持规律作息,保证身体机能正常有序运转,以避免胃部健康受到影响而引发胃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