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好的调脾胃经方,可别毁在煮药上

中药熬制是一门学问,煎药方法各有门道,先煎、后下、另煎、包煎等等。选对方子只是治好疾病的第一步,煎药方法不对,疗效有可能大打折扣。肖相如老师是伤寒名家,他在运用经方治疗时擅长“因方制宜”,灵活运用煎煮方法,事半功倍,提高疗效。今天,我们以半夏泻心汤为例,一起学习。

《金匮要略·呕吐啰下利病脉证治》谓:“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是对本条心下痞证的补充,也是将半夏泻心汤列为呕利痞的主要依据。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是寒热错杂,升降紊乱,痰气痞结。脾胃虚弱,升降紊乱,气机痞塞,故见“心下痞”;胃气不降,故见“恶心、呕吐”;脾气不升,故见“肠鸣、下利”。治疗当和中降逆消痞。

方中半夏辛温而散,化痰开结,降逆止呕;干姜辛热,温中散寒;黄芩、黄连苦寒,泻热消痞;姜、夏、芩、连并用即是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的配伍。人参、大枣、甘草以补脾胃之虚,复升降之职,又是攻补兼施配伍,达到畅达气机,消除痞满的目的。

半夏泻心汤要求“去滓重煎”。《方言》谓:“有汁而干谓之煎。”“去滓重煎”即将药汁浓缩,一是使药性醇和,体现和合之意,《伤寒论》要求去浑重煎,全是和解剂;二是使,减少服药的量,这对消化系统的疾病尤为重要,因为病人本来脾胃就虚,如果让病人每次服药的量太多,会加重病人胃部的不适感,使病人不愿意服中药。

年,我曾治疗一位患有多年胃病的病人。病人的症状表现为胃肮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病人曾经长期治疗,但效果不佳。更为严重的是,病人在服用西药后会感到胃部不适,甚至更加难受。因此,病人不敢再继续服用药物。病人本来只是想找我聊聊,却不想治疗。我向病人开了三剂半夏泻心汤的处方,并告诉他服用方法。建议病人用汤匙少量多次频服,一天将mL药服完。以服下去胃不难受为度,服用时间不限。病人听后非常惊喜,说以前从未有医生告诉他这样吃药。病人服用三剂药后,病情有了显著的改善。他又按照我告诉的方法服用了三剂药,最终病情完全痊愈。

由此,我们可以悟出,凡是消化系统的疾都应去滓重煎,浓缩药量,少量多次频服,特别是有恶心呕吐症状的病人,更应如此服药。

临床运用半夏泻心汤的具体标准如下:呕、利、痞并见者;心下痞而见口苦、口干、口黏、舌苔黄腻等湿热表现者;呕吐而见口苦、口干、口黏、舌苔黄腻等湿热表现者;胃中噪杂而见口苦、口干、口黏、舌苔黄腻等湿热表现者;胃院部或胀或满,或痛,或噪杂不适,同时有其他寒热见证者,如牙龈肿痛而胃部怕凉,背部发热而胃部怕冷,口苦、口臭、口疮而大便溏等;自觉胃中灼热欲食凉,而食凉后腹中不适,或胀或泻,舌红,苔腻质嫩,脉弦者。

半夏泻心汤开辛开苦降以治疗湿热阻滞中焦的先河,凡属湿热阻滞中焦者都可选用本方。我在临床上用得最多的是慢性肾衰竭表现有湿热困阻中焦而见恶心呕吐者,用本方去滓浓煎,少量多次频服,多能应手取效。

本方还可广泛用于急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胃扩张、胃酸过多、胃肠功能紊乱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其他疾病出现半夏泻心汤证者,如肝炎、胆囊炎、慢性肾衰竭尿毒症、冠心病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akc.com/wswh/156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