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病原学

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无痛性剧烈腹泻、排大量米泔水样大便、肌肉痉挛等,严重者可因休克、尿毒症或酸中毒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霍乱起病急,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可以出现大规模流行,波及范围广,因此被列入法定传染病中的甲类传染病。

病原学

形态与染色

霍乱弧菌长1~3μm,宽0.3~0.6μm,菌体弯曲呈弧形或逗点状,革兰染色阴性,无芽孢和荚膜。菌体一端有鞭毛,运动活泼,放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霍乱弧菌像鱼群一样穿梭游动。

培养特性与抵抗力

霍乱弧菌对温热、干燥抵抗力不强,耐碱不耐酸,在PH8.8~9.0的碱性蛋白胨水或碱性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在正常胃酸中仅存活4分钟,如果大量进食或饮水使得胃酸稀释、或者摄入霍乱弧菌的菌量较多,那么胃酸屏障可能"阻挡"失败而发生感染。0.5%石碳酸、1%漂白粉均可杀死霍乱弧菌,因此对于霍乱患者的粪便需要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先彻底杀菌后再进一步处理,目前临床常用的消毒剂还有健之素片,需要配置成含有效氯浓度ml/L的溶液,再以1比10的比例与粪便混合均匀,放置2小时后再进行处理,防止污染传播。

抗原与分型

霍乱弧菌根据菌体(O)抗原不同,可分为多个血清群,其中O1和O血清群可产生霍乱毒素,其余的血清群感染后可引起胃肠道症状,但是临床症状相对较轻。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人感染霍乱弧菌最常见的是经消化道途径,由于摄入了被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霍乱弧菌在水中存活时间较长,一般存活5至10天,在食品中的存活时间可达1~2周甚至更长。

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霍乱弧菌普遍易感。

感染霍乱弧菌有怎样的临床表现,如何防控等相关小知识,请继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akc.com/wswh/116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